印光大师和弘一大师是民国时期佛门的两颗巨星,他们分别被誉为净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师,在佛教界拥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他们之间的殊胜因缘,在佛门中流传甚广,让人们感受到了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深厚的佛学造诣。
弘一律师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也很少去佩服别人。但是,他对印光大师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印光大师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和得道高僧。印光大师为人严厉高洁,他一生都不愿意当住持,也不愿意收出家的徒弟,但唯独接受了弘一大师为他的弟子。
这个事件在佛教界中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和轰动。很多人都想知道为什么印光大师会接受弘一大师为他的弟子,因为在当时,印光大师已经是非常有名的大德高僧了,而弘一大师则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但是,印光大师却看中了弘一大师的才华和潜力,认为他是一个可以培养的人才,于是便收他为徒。
印光大师对弘一大师的影响非常深远。在印光大师的指导下,弘一大师开始深入研究佛学,并且在修行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印光大师还亲自为弘一大师书写了“戒德香”的匾额,寓意着弘一大师应该秉持着佛教的戒律和道德准则,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这段因缘在佛教界中被传为佳话,也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了印光大师和弘一大师的高尚品德和深厚的佛学造诣。
民国七年春季,徐蔚如居士发起印制并广泛传播《印光法师文钞》,这在佛教界引起了热烈反响。在同年的大势至菩萨诞辰之日,著名艺术家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成为了弘一法师。
随着《印光法师文钞》的问世,弘一法师受到好友吴建东居士和张云雷居士的邀请,为文钞题词,盛赞印光大师的文钞如同日月普照众生,既契合佛法又符合时机,使大众心悦诚服地接受。在题词中,弘一法师表达了对印光大师的敬仰之情,并将印光大师作为学习的楷模。
民国九年的六月,弘一大师决定前往富阳新城闭关修行。在出发前,他特意请马一浮居士为自己的闭关房题写了“旭光室”的匾额,以此表达自己对蕅益大师和印光大师的敬仰与追随。
弘一大师向印祖请教闭关前的教诲,印祖告诉他:“闭关修行的关键在于内心专注。在达到一心不乱之前,不能急于追求感应,否则会成为修行道路上的最大障碍。达到一心不乱后,自然会得到感应,无需刻意起心动念,心境却能如明镜般映照万物。”
弘一大师多次向印祖请教,印祖都给予了耐心指导。印祖还指出:“自古以来,许多人用行书或草书抄写佛经,我坚决反对这种做法。若想断除烦恼、了脱生死、度化众生、成就佛道,怎能将抄经当作儿戏,随意挥洒呢?”
这番话对弘一大师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按照印祖的要求调整了字体,并寄给印祖鉴定。印祖回信对弘一法师的新字体表示赞赏:“抄写经文是将凡夫之心转化为如来智慧的举动,其严谨恭敬程度不亚于古代进士参加科举考试。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必定能在选拔佛子的考试中脱颖而出。”
印祖的开示使弘一大师在日后的书写中更加一丝不苟,他的书法被誉为“佛书”。
弘一大师曾发愿用针刺破皮肤抄写经文,印祖回信劝诫:“不必急于抄经,目前最重要的是专心念佛。刺血抄经会耗费过多精力,可能导致身心疲惫,甚至成为精进念佛的障碍。身体安康是修行的基础,我们身为凡夫,不应盲目模仿法身大士的苦行。只要能念佛达到一心不乱,自然事事圆满。”
然而,弘一大师因抄经过多、用心过度而生病,印祖对此早有预料,他说:“你为人太过谨慎,每件事都不肯马虎,导致心力交瘁。你还是专心念佛吧。””
弘一大师对印祖充满敬意,曾多次恳求成为印祖的弟子。然而,印祖并未立即答应他的请求。因此,弘一大师在佛像前燃臂香,祈求三宝的慈悲加持。接着,他再次上书陈情,但依然被婉言谢绝。直到晚年,弘一大师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印祖的唯一出家弟子。
民国十三年五月,弘一大师从温州庆福寺前往普陀山朝拜印祖。在法雨寺,他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拜师仪式,并随侍印祖七天,从早到晚,观察学习印祖的一举一动。
印祖的饮食非常节俭,他总是会把碗舔干净,或者留下一小块馒头,然后用菜碗擦干净后再吃。有时候,他会往碗里倒一些开水,将剩下的饭菜冲洗干净,然后再用水漱口,最后喝下。印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浪费任何一粒粮食。
弘一大师将印祖的这些行为总结为十六个字:“注重惜福,力行习劳,深信因果,专弘净土。”尽管弘一大师致力于振兴南山律宗,但他始终以净土为归宿。同时,他还根据印祖的教导,尽力弘扬念佛教义。他经常劝人阅读《印光法师文钞》,并对印祖的崇高品德给予高度评价。
1924年秋,弘一大师受邀来到上虞白马湖夏丏尊的故居“平屋”。夏老想用香菰为他准备斋饭,但被他坚决拒绝。后来,夏老改用豆腐,仍然没有得到弘一大师的同意。最后,夏老只能按照弘一大师的要求,为他准备了白水煮青菜,只用盐而不加油。弘一大师这才接受了这份斋饭。
倓虚法师在他的回忆录《影尘回忆录》中,记录了弘一大师在青岛湛山寺讲律时的日常生活。书中写道:“弘一大师总是亲自打扫房间,从不让别人帮忙。窗户和地板都被他擦得干干净净。因为他持戒,所以饭菜也是自己准备的。第一次,夏老给他准备了四个菜,但他一口都没动。第二次,夏老又准备了几个菜,他还是不吃。第三次,夏老准备了两个菜,他依然不吃。最后,夏老只给他准备了一份大众菜,他才愿意吃。因为他问端饭的人,这份菜是否也是大众吃的,如果是,他就吃。”
弘一大师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举止,都与印祖非常相似。他们都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对待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早年,周孟由曾居士曾邀请弘一大师为印祖写传记,弘一大师答应了。但是,他一直都没有开始写作。1940年,印祖去世后,妙真法师再次邀请弘一大师为印祖写传记。弘一大师担心如果他在传记中过多地赞美印祖,可能会违背印祖的遗训。因此,他决定暂时推迟写作。实际上,弘一大师的《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一文,深刻地反映了印祖的道风和品质,堪称是对印祖最完美的纪念。
印祖去世两年后,弘一大师也追随恩师而去。1942年中秋过后,弘一大师意识到自己病情严重,于是写下了两首偈子,向朋友们告别。这两首偈子表达了弘一大师一生的悟证境界:“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相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这两句诗也可以理解为:“花枝”代表香气,“月圆”代表光明,香气和光明的庄严,正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的念佛三昧香光庄严的境界:“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这首诗表达了他修行净土法门,证得念佛三昧的境界。
在临终前,弘一大师写下了“悲欣交集见观经”,这表明他亲眼看到了极乐世界的庄严,并以正念往生。他对众生的悲悯和对极乐世界的欣乐,都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