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作者丨彪哥
尊重原创,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
近日,农耕记车公庙旗舰店闭店,不是因为生意不好,而是房租翻倍上涨。
这家开了七年的店,一直处于盈利状态,如今房租从20多万直接涨到50万,最终老板不得不宣布闭店。

车公庙店最后营业的那天晚上,不少食客赶来送别,冯国华为全场消费买单,有人笑着举杯,有人吃着默默红了眼,令人动容。
这并非个例,在餐饮圈,很多看似生意火爆的门店,正悄无声息地倒在房租这座“大山” 下。
一纸涨租通知,
让一众优秀餐厅黯然退场
餐饮行业本就是一个利润不高的行业,房租上涨对餐厅经营的影响尤为明显。
以农耕记关闭的门店为例,我们简单计算一下:月租从20多万涨到50万,意味着每月增加了25万的固定支出,每年就是300万。
按照餐饮行业8%的净利润率计算,餐厅需要额外创造近3800万的年销售额才能弥补这部分租金上涨。
在消费降级、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实现这样的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除了农耕记,类似的案例在餐饮行业屡见不鲜,那些看起来生意好的餐饮门店突然闭店,大部分是这个原因。
知名湘菜品牌“吃饭皇帝大” 近期关闭了上海全部三家直营店,虽然官方回应称是 “租赁合同到期”,但业内普遍认为,上海核心商圈持续上涨的租金成本是关键诱因。
还有鲜铺在武汉的门店,2024年租金同比上涨15%,当年消费者单次消费仅增长5%,导致门店关闭。
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当下餐饮行业,即使你的菜品出色、服务优质、客流稳定,也可能敌不过一纸涨租通知。
未雨绸缪,
用长远眼光规避未来风险
面对房租风险,餐饮企业该如何自救?关键在于入局之时就要有长远眼光,通过合理的合同条款规避未来的不确定性。
有长远眼光的餐饮人,应该在首次签约时就争取5-10年的长租约,避免短期合同带来的经营不确定性。
在合同中,餐饮人还要明确约定租期内每年的租金递增幅度,通常控制在3%-5%之间,且涨幅调整需提前 3 个月书面通知。
同时,合同应明确规定租约到期后,现有经营者享有优先续租权,且续租租金的涨幅应参考市场合理水平,而不是由房东单方面任意定价。

这些条款看似细节,实则是抵御房租风险的“防火墙”。
餐饮经营本就不易,以长远眼光筑牢合同防线,才能将不确定性转化为可控性,为门店长久稳定运营保驾护航。
从对立到共生,
把房东变成合伙人
租金矛盾的本质是人性和利益两方面在作祟。
房东看到餐饮门店生意火爆,很容易产生“眼红”心理,认为这是自己物业位置优越带来的价值,而忽视了餐饮人在经营管理、菜品创新、营销推广等方面的投入和努力。
其实,房东的这种行为也存在很大风险,赌的是即使现有租户离开,也能找到出价更高的新租户。
房东不仅需要重新寻找租户,还可能面临物业空置期的损失。如果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新租金可能还不如原租金水平,这无疑是双输的局面。

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是将房东从“对立面” 转化为 “利益共同体”。
一些有前瞻性的餐饮企业开始尝试邀请房东成为门店的合伙人,将租金转化为股份,或者采取“保底租金+营业额分成”的模式。
这种方式能让房东分享门店经营成功的果实,同时也分担经营风险。
这样,餐饮企业在生意清淡时能够减轻租金压力,而房东则能在生意火爆时获得更高回报。双方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自然会更加关注门店的长期健康发展。
有人可能会质疑,在当前餐饮环境下,门店已经过剩,是否还有必要讨好房东。
事实上,核心商圈的优质铺位永远都是香饽饽。
你把房东拉进来当自己人,他就不只是收租的,而是为你出谋划策的战友。铺子生意好,他也能多分钱,那还不一心盼着你红火?这才是最牢靠的合作。
农耕记的闭店,不是个例,在每座城市的街头巷尾,这样的告别每天都在上演。
在利润微薄、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餐饮企业既要专注于菜品品质和经营创新,也要学会用长远眼光规避风险。
餐饮人一辈子的心血,不应该毁在一纸涨租通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