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黄帝内经》:照着“五谷为养”吃,免疫力或自己回来

人一辈子大概要吃多少顿餐饭?按一天吃三顿,以八十年计,大约有八万七千多顿饭,在这么多顿饭里,真正能叫我们吃得惬意、浑身有

人一辈子大概要吃多少顿餐饭?按一天吃三顿,以八十年计,大约有八万七千多顿饭,在这么多顿饭里,真正能叫我们吃得惬意、浑身有气力的能有多少呢?《黄帝内经》里“五谷为养”这句话传了两千多年,今天,木子来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每天所吃的这碗饭,或是咱们当下该搞明白的道理。

一、五谷,真的是健康的基石吗?

《黄帝内经》中提及“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将五谷用了个养字,此“养”犹如缓缓浇灌一棵树,是日复一日的滋养,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根基。

那它与身体强壮有什么关联?传统观念认为,身体内有一股正气,就像我们常说的底子好,俗话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底子稳固了,外界那些风寒湿热便较难接近身体。

这股正气从何而来?主要依靠脾胃,脾胃可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全身所需的气血,若脾胃功能欠佳,身体又从何获取力气?

大米、小米、豆子这类五谷,大多性子平和,味道清淡且回甜,这淡淡的却不腻的味道,可调脾胃,它们不像油腻又重口的东西那般增添负担,能使身体安稳暖和。

二、我们的饮食忽略了什么

如今日子过得快,很多朋友在饮食方面的习惯,或在不经意间已对身体的根基产生影响。

打个比方,很多人出于瘦的目的,直接不吃主食,在传统观念里,这好似将身体的主要燃料撤去,短期内体重是减轻了,然而时间一长,气血便跟不上,人容易没精神、怕冷,且脸色欠佳,身体也就难以强壮起来。

现在我们吃的主食更发精细,每顿都是白米饭、白面条这固然比饿着要好,可总是吃这些没有杂粮的食物,脾胃没法得到锻炼,运化能力便容易变弱,这也就是为何现在常能听到有人说脾虚、湿气重的原因之一。

三、如何让五谷重回餐桌

做起来其实并不困难,关键在于逐步调整,使习惯自然地得以养成。

先认认五谷

大米性平,可补气健脾,熬制出的米油比较养胃。

小米性温,夜晚喝一碗,腹中暖融融,睡眠亦安稳。

小麦性凉,当心里烦闷之时,食用些全麦之物,便会感觉较为舒适。

豆类当中,黑豆可益肾,黄豆对脾胃有益,用于煮饭或是打豆浆都很适宜。

再学学怎么搭配

不必一下子全部替换成粗粮,可以先在白米饭中加入些其他东西:

大米配上小米,煮成金银饭,

大米加把红豆或黑豆,营养更佳,

大米里撒点燕麦,煮出来软糯可口。

粥与饭是比较建议的,粥熬得软烂,对脾胃有益,吃米饭时需缓缓咀嚼,让脾胃有充足时间。

依循节气而行:春季食用麦仁、豆芽以助生长,夏季添加绿豆、薏米来消解暑湿,秋季运用大米、山药来预防干燥,冬季进食黑米、黑豆来暖身。

刚开始时粗粮少量放入,使身体逐渐适应,五谷是主食的根基,还需搭配时令蔬菜、新鲜水果及适量肉类,如此一顿饭方能吃得有营养。

健康存于我们每日所食的每一顿饭中,在那碗热气腾腾的五谷杂粮内,用心对待脾胃,体内的正气自会慢慢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