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夏天穿什么?其实一点也不保守,比现代人还开放

君浩谈历史 2023-02-26 17:40:01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自古以来,中国文坛的诗人都大多有描写夏日炎热的句子,众所周知,夏天是四季中最热的季节,而夏季的平均温度都在22摄氏度以上,这样炎热的天气配上空调、西瓜最好不过。

而且随着时代发展、世风开放,人民思想从以前的保守变为如今的包容,现代人的夏天就舒适的多——可以短裙短裤,怎么凉快怎么穿。而这些在古代也可以实现吗?

问题来了,古人科技技术不发达,那时候别说空调,就连电都没有,在如此炎热的夏季,没有空调,也没有短裤短裙,那么古人的夏天都怎么过?他们穿什么呢?如此炎热还穿着长袖,怎么顶着大太阳出门呢?其实影视剧和小说里对古人穿着的描写和展现都给我们留下了刻板印象,导致我们总以为古人穿衣服都包裹得十分严实,以至于让我们生出“古代夏天不热”的错觉。

当然不是,中华大地上下五千年共享着这一个天空,自始至终从未改变,因此不用怀疑古时候夏天的炎热,而是要从我们现代人的“刻板印象”中跳脱出来,看看古代人到底是如何穿衣服的——他们在夏天也并不是那么保守,甚至还要比现代人放得开。

古人常见衣着。“云想衣裳花想容”是诗仙李白在看见云边云彩时想到杨贵妃的衣裳,而看见路边的花儿时想到杨贵妃的面容时所作的诗,以此来赞美盛唐时期的胜美景象。那么句子当中的“衣裳”就点明了盛唐时期的穿着讲究,句中把“衣裳”比作“云彩”,由此可以看出当时那个年代,人们的穿着就像天边云彩一样飘然。

这只是李白对于盛唐时期穿着的描写,其实从古至今,百姓的穿着风格一直在变化,中国14个朝代甚至可以出现14种不同的穿衣风格,甚至秦始皇统一天下时为了巩固政权,还定制了一套穿衣风格,连颜色都给百姓们定制好了。

当时百姓主要穿袍、裙,而且古人保守,以至于这些都到脚踝,而且还有内衣、外衣等几层包裹,而到了夏天,有穷苦百姓买不起昂贵的透气布料,就穿短褂、短裤,但这个短裤也不像如今一样那样短,古代的短裤还有保守成分,而且当时裤子无裆,古人就会选择穿比较长的上衣遮住,由此发展成那样繁琐的穿衣风格。

古代的保守思想。看一些影视剧或者文学作品就知道,古代人的思想保守,对于女子和男子之间的相处模式存在极大的社会偏见,觉得女子就要“守德行”,在外不坦胸露腹,还有“男女授受不亲”的说法,当时的“授受不亲”十分保守,以至于有的地方男子碰了女子的手都要把人娶回家。

在这样的封建保守思想下,古人夏天穿衣也依然十分保守,以至于在炎热的夏季也包裹三四层,不能够在外露出皮肤。但随着手工业、纺织业以及社会思想的发展,慢慢地世风放开,百姓们穿衣也不再那样死板,甚至到了唐代这个包容而又开放的时代,他们穿衣十分大胆,甚至要甚过现代人的穿衣风格,而且古人也并不是傻到大热天还要裹得跟粽子似的,他们的智慧不比我们低下。下面一起看一看古代人夏天的穿衣风格。

首先,古人夏天的穿衣造型。影视剧当中为了画面美观,就经常给我们看到里三层外三层的穿衣风格,但其实真实世界里,古人在夏天时候也会对衣服进行改造,毕竟三十摄氏度的大热天里,谁也受不了顶着好几层的大褂劳作,不累死也得热死了。

那时候普通老百姓在夏天常穿的衣服叫“胫衣”,当时为了凉快一些,古人就把除了私密部位的布料都剪开,改制成一种类似于“开裆裤”形状的衣服,当时不论是世家大户或是平民百姓,都爱穿这类衣服,毕竟凉快又方便。

到了汉代,由于世风影响,这个衣服又被改制得保守一些,从“开裆裤”改制为“吊带裤”,也就是上衣与下裤的布料连在一起,这样的改制以至于百姓只要穿了这个,上身就不用再穿衣服。这样方便的衣服自然在当时十分受欢迎,而这类衣服的上衣只有两条带子连接衣服,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穿衣风格并不是那么保守。

到了最瞩目的唐代,众所周知,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时代,而且唐时期的世风开放且包容,不仅在文学作品里可见,甚至影视剧里也可以看出当时包容又开放的世风。

那时候的人们在夏天甚至可以“光膀子”,而且当时的衣服在当今可是被叫做“低胸装”,从一些电视剧中就可以看见,唐代的衣服就是上半身从胸上裹紧,垂直向下的一条罗裙,这样的服装不仅特别好看,而且在炎热的夏季也十分凉爽。

不仅在造型上有改制,古人的智慧还在面料上。唐代的服装面料很多,书中常说“绫、罗、绸、缎”,其实就是当时朝代的衣服布料。

而“绫”在古代就是一种十分轻薄的布料,穿在身上如轻纱一般,很适合在炎热的夏季穿,因此这类布料就被用来制作夏季衣服。而且不仅要考虑布料材质和手感,还得考虑它自身的透气、吸汗等方面的功能。

毕竟真的到了酷暑天,谁也不想被外面的衣服拘束,因此“透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而且炎热夏天容易出汗,那么布料的“吸水性”也被考虑在内。明朝之前的衣服布料大多是采用植物纺织,其中最火爆的一款衣服叫做“葛纱衣”,这类衣服轻薄如纱,十分透气凉爽,但光是工艺都十分繁琐复杂,这样的人工成本导致其价格非常高,在当时也只有消费得起的王公贵族才穿。

但由于其材质十分舒适,在夏季穿不仅美观还十分透气凉爽,于是葛纱衣凭借着这一功能特效成为当时王公贵族们争相喜爱的夏季服装。其实葛纱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可见当时人们都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如何在夏季能够更凉爽的衣服了。

但由于葛纱衣的材质真的十分薄,穿一层根本无法遮住内衣,因此古代女子都在家中穿这类衣服。

宋代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而又世风开明的时期,当时受到社会环境和文化风气的影响,这时的夏季服装又进行了改良,他们把长裤的裤腿剪掉,在脚踝处束起来,就形成了一种新版型的裤子,这种裤子看起来十分潮,在当时十分受欢迎,而且这种裤子制作工艺简单,为普通老百姓考虑,因此大多数人都穿得起。

有时候看一些作品也可以窥见当时朝代的穿衣风格,都说唐宋世风放荡不羁,因此这时候也诞生很多不羁的文人,他们性格旷达,在如此文化影响下,社会风气也开放包容,穿衣也显得潇洒。

宋代时期,男子的衣服通常都比较宽松,常见的就是宽袖外袍,而且这样的宽松衣服其实不怎么沾身,走路都带风,自然在夏天还算凉爽。这样的穿衣风格,以至于让现代人说起宋朝都觉得其优雅又有风度,而且透着一种潇洒的风骨在里面,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当属李清照,其穿着风格优雅又不失风度。

李清照在当时十分出名,不仅才华出众,而且风姿卓绝,在夏天时候,李清照总喜欢上衣下裙,上衣又偏偏很短,而下裙的绑带到腰际,这样穿后,外面又罩上一个十分宽松的外袍,慵懒中带着一种文人的风骨,而且如果在夏季的夜晚,坐在河边吹吹风,外袍带起的凉风自然也让人十分舒适。

随着人们新奇想法的涌出,到了明代之后,甚至还发明了一种“贴身空调”,这种空调非此时的电动空调,而是古人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明出的一种衣服——“竹衣”。

想必听名字便可猜到几分,“竹衣”,顾名思义就是“用竹子编制的衣服”,或许你现在还疑惑,“竹子怎么能编制衣服呢?”但古人的智慧超乎你想象,当时的一个竹衣的制作可是费了不少功夫。

用普通的竹子加工自然编制不成,古人就突发奇想——先让竹子变得软,这样就能随意弯折和编织,他们通过打磨、反复浆洗的方式改善竹子的硬度,然后等竹子变得十分柔软后才拿来编织衣服。

这样的衣服表面有很多小方格,穿在身上也不会觉得别扭,而且在夏季穿这样的衣服十分透气,再加上竹子本身的材质清凉,穿在身上还觉得十分凉快。当时这种衣服被推出后十分受欢迎。而像这样“透气”的衣服,就算是放在现代也很少有人敢穿出去。

通过以上总结分析,可以看出,当时夏季人们也并不是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起来,古人也十分畏热,而且还想方设法通过改良衣服造型和衣服材质来获得夏季的凉爽。

现在人们对于古代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影视剧和文学小说里,很少有人真的会翻阅古籍和记载研究古人的穿衣风格,因此也难免对当时社会产生刻板印象。总而言之,古代虽然保守了点,但好在中华五千年,我们始终根源相系,即便如今的穿衣风格发生变化,但大体上的穿衣思想依旧不变——冬季保暖,夏季趋凉。

甚至古人比我们还要包容开放,以至于产生了纱衣和竹衣等衣服,因此现在我们面对这些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我们华夏文明继续熠熠生辉。

0 阅读:87

君浩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