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节前,我家就为吃咸粽还是吃甜粽,发生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老公与儿子口味重喜欢吃咸粽,而我则喜欢吃甜粽,最终决定咸甜各半解决了这场“咸甜之争”。
端午食粽是中国千百年以来的特色饮食文化传统,到端午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吃粽。
对于吃粽,钰姐更喜吃甜粽,吃咸粽虽不像吃咸汤圆那般难以接受,却也不是特别爱好。
按说“吃货不分南北,口味必分咸甜”,那为何每年都会上演粽子的“咸甜之争”呢?
据1008份网友投票数据显示:36%的人喜欢吃咸粽,35%的人喜欢吃甜粽,24%的人咸甜通吃,5%的人不吃粽子。
而从地域来看,山东等地爱吃甜粽人群达90%,河南吃甜粽达81%,湖南则有73%爱吃咸粽,浙江吃甜粽的高达87%,等等。
也就是说,粽子“咸甜之争”与南北方的气候、文化习俗、饮食习惯、历史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钰姐总结如下,敬请指正。
一是南北方饮食习惯的差异众所周知,北方人喜欢吃甜,南方人喜欢吃咸,也就是“北甜南咸”的饮食习惯。
因为无论北方人还是南方人,大多都会遵循“主食为咸,辅食为甜”的饮食规律。
在我国北方,由于气候寒冷潮湿,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因此北方人以面食为主食,以糯米做成的粽子等食物就作为餐后甜点了,故北方人大多会将粽子做成甜口的。
北方种植以小麦为主
而在我国南方,由于气候温润潮湿,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因此南方人以大米为主食,以糯米为主的粽子等食物自然就成为了正餐,故南方人会将粽子做成咸口的。
在四川、重庆、湖南等地,由于人们喜欢吃腊肉,更将咸粽的吃法运用得花样百出,比如在粽子里加入腊肉等为馅,将粽子做成独具特色的椒麻味、麻辣味等。
南方种值以水稻为主
而广东、福建等地也是不甘示弱,当地人会在糯米里加入咸肉、烧肉、火腿、鱼虾、干贝等海产品或肉类馅料等做成独具当地特色的咸肉粽、烧肉粽、火腿粽等端午特色美食。
总结一下,粽子在北方主要当餐后甜点,故个头会做得小一些,里面的馅料主要是红枣、豆沙、红豆、蜜枣等。
包红枣的甜粽
而粽子在南方是可以当饭吃的,故个头做得较大,里面主要包肉类等馅料,如此有饭有肉,那真正当吃饭一样了。
因此,正因各地的饮食文化习俗不同,就产生了独具特色的美味粽子,也给千百年来的端午饮食文化习俗增添了别样的食韵。
当然,刚也说了“吃货不分南北”,南北方饮食习惯虽有差异,但也有一部分人是咸甜不忌的,也即甜粽咸粽通吃。
而且随着饮食文化大融合,地北饮食差距也会越来越小。
泉州香菇肉粽
二、明清广东福建成产糖中心,南北咸甜馅料过节吃在古代,由于北方糖作物种植少,因而糖贵,人们只能在过节时吃点珍贵的甜的馅料,像端午这样的节日就可吃甜口了,人们会在粽子里加入豆沙、红豆、红枣等甜食作为馅料。
而到了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地成为产糖中心,制糖业很发达,人们吃糖很便宜,南方人吃糖成为了日常,反而对吃肉心生向往。
但也只能在过年过节时才能吃到肉。比如到了端午节,人们就会在粽子里包上肉、鱼虾、火腿甚至蛋黄等作为馅料。
三、最是难忘家里的“粽香味”其实每年上演的粽子“咸甜之争”,不过是一种互相调侃的意味,是人们对过端午节的一种另类的庆祝方式。
相信很多人是咸甜不忌的,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无论你身在何处,都能吃到你想要的粽香味。
但钰姐一直觉得,都无法与家里包的粽子味道相媲美。
今年节前我们就吃过3种味道的粽子了,还有30块钱一个的粽子,最后“吃货”儿子总结:都没有我们亲手包的粽子好吃。
家里包的枕头粽
我们自家包的粽子,分荤、素两种,荤的是咸粽,里面加瘦肉、蛋黄、腊肉等馅料;素的是甜粽,里面搁红枣、红豆、葡萄干等,形状都包头枕头样,俗称“枕头粽”。
自家包的为啥更好吃?究其原因还是家里的味道,无论走过多远的路,吃过多叶美的食物,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家里的粽香味。
千百年来,悠悠华夏,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无论甜粽,还是咸粽,都是端午佳节里不可或缺的一口美味。
大家怎么看呢?你喜欢吃甜粽,还是咸粽呢?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