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风暴雪、士兵在零下50度的天气下巡逻和站岗,为什么不给配备玻璃房哨所?
在零下50摄氏度的环境下站岗是什么感觉?西藏查果拉哨所的解放军体会最深。
查果拉哨所在喜马拉雅山北面,海拔高度有5318米,是我国最高的驻防点之一。这里高寒缺氧,含氧气量只有内地的35%,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在这里会缺氧昏倒。这里的极端气温会降到零下50度,记者采访时曾说过,在这里连呼吸都会感觉到痛。
“查果拉”在藏语里是“鲜花盛开的地方”,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查果拉换了一茬又一茬的边防官兵。驻守在该哨所的官兵主要任务巡查边境,而且还要担负着扎果拉、控扬米和西西拉三大山口的巡逻任务。这些山口海拔都在5500米以上,途中要爬雪山、蹚冰河、越险滩。很多时候外出巡逻的官兵需要在野外搭帐篷过夜,因为走的太远了,不方便回驻地。
查果拉哨所人迹罕至,这样恶劣的环境,我们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安插一个驻地呢?
因为这里的战略地位很重要,是中印边界上的一个制高点。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结束以后,我们的官兵就在这里驻扎下来了,可以说这个哨所是在实战中打出来的。
到现在我们的边防战士已经在这里驻扎了50多年,第一代前辈,就靠几口大锅几顶帐篷在这里生活和巡逻。之后又配备了发电机,不过高原缺氧环境下很容易出故障。但是先辈们还是像一颗钉子一样,钉在了查果拉山口上,当年的老边防战士曾总结到:“一颗红心、两口铁锅、三顶帐篷,我们就在查果拉安了家。”
2019年之后,我军对查果拉哨所进行了一次扩建,现在已经通网通电通水,战士们还配备了特制的高压锅,再也不用吃夹生的米饭了。
近些年,查果拉哨所变化很大,哨所配备了村村通接收机,西南边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系统,甚至还建立了雪山文化学校,年轻的战士在这里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锻炼自己的意志。另外,哨所的周围还建设了菜园,这祖传的手艺肯定要有。
我们既然能进行扩建,为什么不在巡逻路线上建立一些玻璃的临时站点呢?
有的时候巡逻的边防战士就要在野外露营,要是有个简单的玻璃或者铁皮房,那也可以防风挡雨。看起来似乎很美好,实则行不通。
首先,边防战士的职责就是巡逻边境线,时刻警惕偷渡人员或者对方士兵越境行为。到了查果拉不是来享福的,而是来奉献的。即便是零下五十度,站岗的士兵也要握紧钢枪,瞪大双眼警惕四周动向,玻璃房上露珠结冰只会蒙蔽我们的双眼。
另外,我军现在边防战士的装备已经经过几代的升级,防寒保暖不再是大问题,完全不需要这样做。设置玻璃站点反而只会暴露我们的边防官兵的巡逻路线,给对方可乘之机。
为什么不使用无人机呢?用无人机来代替人巡逻岂不是更好?
其实我国现在的一些边境线已经在试点使用无人机辅助巡逻了,但是这也只能是辅助。无人机的续航里程有限,使用燃油版的无人机,后勤补给压力又比较大,特别是查果拉这样位置比较特殊的边防站,燃料供应十分的昂贵。
另外,电子设备在极端低温下很容易出故障,还是人更加可靠一些。
边防官兵相对于普通士兵生活条件是要苦一些,不过近些年我们的边防战士身上配备了众多的“黑科技”。
你见过可以加热的军大衣吗?我们的边防战士目前就在试穿,在兜里有一个开关按钮,只要旋转一下,衣服就会自动加热,穿在身上十分暖和。最早使用的是东北某边防站,以后查果拉的官兵估计也会领到。
查果拉的官兵也是第一批领到191新式步枪的,还有19式边防军用水壶,全部是钛合金制作,轻便耐用保温,一个水壶的价格就要1000多元,可见国家在边防战士身上是下了血本的。
查果拉哨所里也有很多人被提干,这里先后走出了60多位部队指挥官,很多人利用闲暇时光来看书,之后考入了军校。还有的战士把自己永远留在了这里,查果拉哨所组建50多年来,总共有10位边防战士牺牲。现在他们永远驻守在这里,守卫着国家和人民。
最后,让我们向这些边防官兵致敬,是他们筑起了一道血肉长城,让我们能够生活在安定太平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