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十一年的冬天,北京城里冷得哈气成霜,可比天气更让人心寒的,是九门提督隆科多的遭遇——当朝皇帝康熙,竟然在病榻前两次

康熙六十一年的冬天,北京城里冷得哈气成霜,可比天气更让人心寒的,是九门提督隆科多的遭遇——当朝皇帝康熙,竟然在病榻前两次点名,要他死后陪葬。这消息传出来,隆科多腿都软了,自己明明是皇帝跟前的红人,手握京畿兵权,怎么突然就成了“殉葬品”?直到雍正登基坐稳皇位,才拍着大腿明白:老爹这招,简直是把人心算计到了骨子里。

先说说隆科多这身份有多金贵。他是佟佳氏一族的核心人物,姐姐是康熙的孝懿仁皇后,而雍正小时候正是被这位皇后抚养长大的,论辈分得喊隆科多一声“舅舅”。更关键的是,他手里握着九门提督的大印,掌管着京城九门的兵权,相当于康熙的“御前保镖队长”,皇宫内外的安危全在他一念之间。康熙晚年,“九子夺嫡”闹得鸡飞狗跳,皇子们斗得你死我活,唯独隆科多被康熙反复叮嘱“做孤臣”,不许和任何皇子结党,可见康熙对他的信任有多深。

可就是这么个红人,偏偏被康熙盯上了“陪葬”这档子事。第一次是在康熙的御书房,康熙咳着嗽说:“隆科多,你跟着朕多年,君臣情谊深厚,朕百年之后,你陪朕一同下葬,也算是一段佳话。”隆科多当时吓得差点跪地上,脸都白了,结结巴巴地推辞:“陛下,臣……臣功绩微薄,配不上这等‘殊荣’,万一传出去,反倒有损陛下圣名。”康熙却摆了摆手,笑着说:“朕说你配,你就配,安心等着便是。”

隆科多揣着一颗怦怦跳的心回了家,越想越不对劲。自己平时谨小慎微,没贪赃枉法,没结党营私,更没得罪过康熙,怎么就突然要被拉去陪葬?难不成是自己知道了太多皇子争位的秘密,康熙要“灭口”?没过几天,宫里又传来消息,康熙拟定的陪葬名单里,隆科多的名字赫然在列,而且排在前面。这一下,隆科多彻底慌了,他知道康熙向来说到做到,再不想办法,自己这条命就真要交代了。

思来想去,隆科多把救命的希望寄托在了四皇子胤禛身上,也就是后来的雍正。为啥找他?一来,其他皇子要么和自己不熟,要么势力太弱帮不上忙;二来,雍正和自己有“亲戚情分”,小时候受皇后抚养,俩人平时虽不常来往,但雍正总喊他“舅舅”,逢年过节也会派人送礼。更重要的是,隆科多手里的兵权,对想争皇位的雍正来说,是天大的助力——这层利害关系,雍正不可能不懂。

可雍正一开始也犯愁。当时正是“九子夺嫡”的关键时候,康熙对皇子结党最是忌讳,自己这时候跳出来为隆科多求情,万一触了老爹的霉头,别说皇位了,能不能保住小命都难说。但雍正转念一想,隆科多这九门提督的位置太关键了,要是他死了,康熙再派个和自己不对付的人接手,自己的夺嫡之路就彻底断了。而且,这正是和隆科多绑定利益的好机会——救他一命,他将来必定死心塌地跟着自己。

打定主意后,雍正换了身素服,以“外甥探望病重舅舅”的名义进了宫,跪在康熙床前,一边哭一边求情:“父皇,隆科多舅舅跟着您几十年,忠心耿耿,如今您要是让他陪葬,外面人该说您薄待功臣了。再说,儿臣年幼时蒙皇后娘娘抚养,舅舅对儿臣多有照拂,求父皇看在这份情分上,饶他一命。”雍正本来准备了一肚子说辞,没想到康熙听完,只是盯着他看了半晌,然后轻轻点了点头:“既然你求情,那就饶了他吧。”

这事儿就这么轻飘飘地成了,隆科多捡回一条命,对雍正感激涕零。可雍正心里一直犯嘀咕:老爹向来心思深沉,怎么会这么容易就松口?直到康熙驾崩,雍正靠着隆科多的兵权稳住京畿,顺利继位,他才慢慢琢磨明白老爹的深意——这哪里是要杀隆科多,分明是给自个儿设的一个局,一个“绑定功臣”的局。

其实康熙早就选定雍正做继承人了,但他最担心的是,自己死后,隆科多手握兵权,万一不听新皇帝的话,或者被其他皇子拉拢,雍正的皇位就坐不稳。怎么才能让隆科多对雍正死心塌地?康熙想到了“陪葬”这招狠棋。他故意用“陪葬”吓唬隆科多,逼他去求雍正;又故意顺着雍正的求情饶了隆科多,让隆科多觉得自己的命是雍正给的,从此对雍正感恩戴德,忠心不二。

这还不算完,康熙这么做,也是在考验雍正。他想看看雍正有没有识人的眼光,有没有决断的魄力,有没有拉拢关键人才的能力。如果雍正当时瞻前顾后,不敢为隆科多求情,说明他魄力不足,难当大任;如果雍正找错了人求情,说明他识人不明,也坐不稳皇位。雍正通过了考验,既救了隆科多,又向康熙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这才让康熙彻底放了心。

雍正继位后,隆科多果然成了他的左膀右臂,被封为吏部尚书、太子太保,风光无限。那段时间,隆科多家里门庭若市,官员们排着队求他办事,毕竟他掌管着官吏的升迁任免,简直是“官帽子批发商”。可隆科多渐渐飘了,忘了自己的本分,开始结党营私、收受贿赂,甚至在朝堂上摆架子,连雍正都不放在眼里。他忘了,自己的权力是康熙给的,是雍正保的,可不是自己凭本事挣来的“铁饭碗”。

雍正一开始还念及旧情,几次三番敲打他,可隆科多根本不当回事。直到有人把隆科多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的证据摆在雍正面前,雍正这才动了怒。他下令抄了隆科多的家,把他幽禁在畅春园附近的禁所里。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变成阶下囚,隆科多受不了这打击,没过几个月就病死了。

后来雍正和张廷玉闲聊时,才彻底把康熙的心思说透:“父皇当年要隆科多陪葬,朕一开始也不懂,后来才明白,他是怕朕镇不住这权臣,故意帮朕绑住他。可惜啊,隆科多自己不争气,辜负了父皇的苦心,也辜负了朕的信任。”康熙这招“借刀杀人”不成,反成“恩威并施”,既稳住了功臣,又考验了继承人,可谓一举两得。
想想隆科多的结局,也挺让人唏嘘的。他靠着康熙的“算计”捡回一条命,又靠着雍正的信任权倾朝野,最后却因为自己的贪婪和狂妄丢了性命。而康熙这看似残忍的“陪葬”指令,藏着的却是帝王对江山稳固的深思熟虑——比起亲情、友情,皇权面前,最可靠的从来都是经过考验的忠心和利益绑定。雍正后来能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或许也从老爹这招里,学到了不少御下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