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笔力小与开锋动作有很大的关系。
开锋动作,如同运动员提前做的那个预备动作。
比如扔铅球,你扔得远不远,与你事先做的那个旋转动作标不标准有很大关系。
古人说,好书法从空中来。
很多初学者不懂这句话。
我们学书法往往重视笔画写得像不像,而不去关心笔画以外的事。
古人的书法水平高。功夫往往下在书法以外。
比如古人比较重视,下笔之前的空中动作。这其实就是前面说的预备动作。
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势足而发。
王羲之独有的开锋动作,其实就是下笔之前的空中预备动作。
先来说说王羲之的笔力
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王羲之给别人写门匾。用墨写在木匾上,工匠沿着墨迹往里刻,已经刻去木头很深了,仍然可见墨汁渗入的痕迹,不由感叹王羲之笔力过人。
在这我先说明一下,笔力和我们平时说的力气大是两回事。
笔力是巧劲,而力气大是蛮力。蛮力再大,不会方法,巧劲(笔力)也是出不来的。
这有点像抽鞭子,你不会用巧劲,鞭梢是没力气的(听不到响),如果只会用蛮力,反而鞭子还会抽到自己。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的开锋动作,具体怎么操作?
虞世南在他的《笔髓论》中记录了王羲之说过的一句话,“每作一点画,皆悬管掉之,令其锋开,自然劲健矣”。
“悬管掉之”就是王羲之的开锋动作。“掉”是摇的意思,这句话是说,王羲之开锋时做了一个摇动手腕的动作。
先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开锋?
为什么开锋会让笔力大增?
毛笔没有入纸前,笔锋聚集成尖,你用这个小尖尖写字,就如同写钢笔字一样,线条细如钢丝,没有线条粗细变化的美感。
所以要想让线条出现粗细变化的美感,必须开锋。
开锋后,令笔心在画中行,也就是中锋用笔,如锥画沙,自然笔力就会大增。
很多同学书法笔力弱的原因,往往就出现在起笔上
王羲之下笔前,有这个蓄势过程,所以起笔就是老辣的,笔力十足。
初学者哐当一笔按下去,笔锋躺在纸上,一行笔就是偏锋,哪来的笔力可言?
笔画中无骨就是这么来的,没有骨的线条是平的,毫无笔力可言。
结束语:
古人讲,意在笔前!
我们往往把下笔之前的那些动作或者准备给丢弃了。
写出来的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就像一个运动员上赛场,一个做过了热身,一个上来就跑,结果不言而喻。
高手都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
比如看不见的书法起笔前的空中动作,比如看不见的气韵,再比如看不见的意境。
这些都对书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原创选自公众号:毛笔书法
一学就废[汗]
入木三分,因为个烂木头。
说了一大堆,没有看出什么
你学会了吗
不知道作者自己学会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