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猛将刘奎:带着两个伤员打游击,竟然扩军至800人…
刘奎,原名刘多魁,1910年出生。
刘奎的老家在江西安福县南边,家里世代务农,日子过得很艰难。
他四岁那年,父亲母亲先后离世,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后来,村里一个叫姚乐文的庄稼人收养了他。
尽管姚乐文把刘奎当成亲生孩子一样疼爱,但刘奎的二叔却是个地方上的恶棍,硬逼着刘奎去他家里当苦力,还经常欺负收养刘奎的伯父。
为了不连累伯父一家人,年纪小小的刘奎开始了漂泊的生活,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之后,他在江西吉安县的农协会安顿下来,从那里听说了湘赣边界发生的秋收起义,以及毛主席和朱德带领的那支纪律严明的部队,这让他看到了反抗当地压迫力量的曙光。
1928年9月,年仅18岁的刘奎毫不犹豫地告别故土,奔赴湖南平江,成为红五军四纵队的一员。
他手里攥着一把汉阳造步枪,身上套着灰扑扑的军装,帽子上别着用红布缝的五角星,这说明他已经正式加入了红军队伍。
刘奎刚进军营时,还是个初来乍到的新兵蛋子,但他背后的经历让他对这支队伍打心眼里佩服。
正是这份敬重,让他在战场上勇往直前,从不退缩,总是冲在最前面。
1930年春天,蒋介石和各地军阀打得不可开交,这给了红军发展的好机会。
刘奎带领的红五军四纵队抓住时机,接连拿下平江、大冶、鄂城几个地方,队伍很快壮大起来。
紧接着,他们接到了进攻长沙的任务,战斗即将打响。
敌人在城外设置了密集的铁丝网,还在城墙上部署了重型机枪,密集的子弹像暴雨一样倾泻而下。
初次进攻受挫后,刘奎自告奋勇加入了突击小队,决心要撕开敌人的防线。
趁着夜色,这支小队悄无声息地向长沙城逼近,在夜幕掩护下谨慎前行。
一声号令响起,刘奎带着队员们全力向前冲。他率先跳过铁丝网,冲进了长沙城。
可紧接着,机枪子弹呼啸而来,打中了他的手臂、胸口和后颈。
他重重地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同志们把他送到了“湘赣”红军医院,在那里他接受了一个多月的紧急治疗,最终才勉强从鬼门关里爬了出来。
长沙战役只是刘奎革命道路的起点,他伤好后立刻投身到吉安攻坚战中。
听说敌军在城门外架设了铁丝网,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火牛来破阵。
他们用布包住水牛的尾巴,点着火吓唬牛群,让牛群发狂冲向敌人阵地。
牛群把铁丝网撞得乱七八糟,刘奎带着敢死队趁机冲进了吉安城。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他的下嘴唇被飞来的弹片打掉,又一次受了重伤。
在无数次生死搏斗中,刘奎逐渐磨练成一名坚强的红军战士,为即将到来的更加惨烈的战斗做好了准备。
1934年2月,小衡州战役打响,刘奎再次身负重伤。之后的一次交火中,敌人暗处射来的子弹打中了他的脖子,血瞬间浸透了他的全身。
康复后,他重返战场,继续指挥部队。
在抗战时期,他第四次受伤,随后被派往皖南领导游击队,慢慢习惯了山林的艰苦条件和敌人的追击。
刘奎的游击经历充满了惊心动魄的场面和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危险。
无论是在长沙带头冲锋陷阵,还是在吉安指挥火牛阵作战,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正因如此,他先后九次被敌人打成重伤,差点丢了性命。
每次从伤病中恢复,他都会以更加坚定的决心重返战场。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兵身上布满了无数伤痕,人们都称他为"铁人刘奎",因为他总能在困境中顽强地站起来。
在刘奎的军旅生涯里,1941年的皖南事变是最让他难以忘怀的艰难时刻。
早在1937年,他就加入了新四军,在第一支队二团一营一连担任副连长职务,在多次战斗中,他不止一次负伤。
可皖南事变的惨烈让刘奎真正见识了战争的可怕。
1941年1月,他亲眼目睹新四军军部在炮火中被摧毁,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
更让他痛心的是,他不得不亲手安葬了牺牲的政治部主任袁国平。
这一幕幕场景,让他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无情。
刘奎带领所剩不多的突围部队,在深山老林里与国民党军队周旋对抗,经过几个月的艰苦斗争,终于成功突围,成为皖南事变中少数幸存的战士之一。
在安徽南部的山区,他们再次组织起一支新的游击队,刘奎担任队长,负责收留那些逃散的士兵,坚持与敌人对抗。某个清晨,刘奎带着队伍从山洞里出发,正要开始行动时,突然听到山上传来枪声。
他心中满是疑问,急忙赶到事发地点,亲眼看到项英和周子昆被枪杀的悲惨场景,内心充满了悲伤和愤怒。
他和同伴们流着眼泪,把项英和周子昆安葬在隐蔽的山崖下,然后带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
在皖南事变之后,刘奎指挥的游击队遭遇了极其艰难的处境。
敌军对皖南的游击区发动了猛烈的“扫荡”攻势,切断了所有交通要道,企图把游击队彻底困住。
在物资匮乏的日子里,刘奎只能带着队伍上山打猎、采集野菜,有时连草根和树皮都成了他们的食物,就这样熬过了一个又一个饥寒交迫的日子。
战士们始终坚守战斗信念,时刻保持战备状态。他们与当地群众密切配合,灵活改变策略,巧妙躲避敌军追击,在深山密林中坚持斗争,伺机发起反击。
1943年,刘奎带领的游击队在深山老林里活动时,又一次遭遇了敌人的全面包围。
敌人在所有进出山的要道上都布置了埋伏,完全切断了游击队的撤退路线。为了确保战友们能够顺利脱险,刘奎主动提出留下来负责断后。
弹药耗尽时,他被逼到了悬崖边上。
敌人正一步步逼近,有人高喊要活捉刘奎。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刘奎从悬崖上跳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