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提倡直呼同事名字,说敬语会增加心理层级感,可行吗?

摩登语言学 2024-11-09 17:31:32

11月7日字节跳动发文解释公司的一些文化举措,特别是关于同事之间称呼、员工编号、职级等问题的处理方式。

字节跳动指出,公司并不要求员工之间基于职级、工作年限等因素使用敬语或特定的称呼,例如“老师”或“哥 / 姐”。公司提倡员工直接称呼同事的名字,或者使用“同学”这一称谓。因为任何敬语会给新人增加心理上层级感,大家往往会依赖于“资深者”而非自己主动创新或者敢于提出异议。

此外,字节跳动的员工编号制度也有所变化。最初,公司按照入职时间为员工分配工号,但自 2016 年 8 月起,工号改为随机分配。2019 年,所有员工统一使用随机工号。此举目的是避免员工出现“论资排辈”等现象。

在外部工作场合,员工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使用职称,但在公司内部并不使用职称。不过,即使对外场合使用职称,但也不和员工的回报、汇报线产生直接关系。

此外,字节跳动还强调,公司内部员工的飞书个人资料中不显示职级和性别,且员工的福利待遇不受职级差异的影响。高层管理人员也极少拥有单独的办公室。这些举措目的都是尽可能降低影响员工工作决策的额外元素。(IT之家)

在中国文化中,敬语在沟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仅是礼貌的表达,更是反映社会阶层和等级的关键手段。通过对年龄、社会地位以及说话者之间关系等因素的考量,敬语传达出尊重和谦逊。

中国敬语不仅限于礼貌用语,而是尊敬交流的必要组成部分,能够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及关系的微妙变化。例如,称呼一位教师为“老师”或称呼某人为“先生”并在前面加上姓氏,可以在对话中设定尊重的语气,体现对对方职业或身份的认可。这种习惯在正式场合尤为常见,显示出一种深厚的文化传统,适当的称呼能显著影响社交互动的效果。

敬语的使用与儒家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儒家思想重视等级秩序、尊敬长者以及孝道。因此,敬语不仅仅是表达礼貌,而是在维系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例如,在职场中称呼某位管理者为“李经理”就显示出对其职位和权威的认同。

中国敬语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敬辞:用于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谦辞:用于自谦,表达对自己的谦虚。

婉辞:使用委婉语来更有礼貌地处理敏感话题。

客套语:用于恭维或表示礼貌的语言。

雅语:用优雅的表达代替通俗语言。

敬语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误解,甚至会给人留下不良的印象。例如,在适当的场合未使用正确的称呼,可能会被认为缺乏尊重或不懂社交礼仪,这在个人与职业场合中都可能影响个人声誉。

总之,敬语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社会阶层和等级象征作用,它们体现了尊重、社会关系和文化价值观,强调了适当称呼在维系社会结构中的重要性。这些语言工具的细腻使用,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人际关系的深层理解。

回到开头所说的新闻

字节跳动的“去敬语”文化与传统文化中的敬语系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在以尊重等级、资历和年长者为主的传统企业文化中。字节跳动的这一做法,体现出一种现代企业去等级化的趋势,通过弱化称呼中的层级感,促进员工间更加平等、开放的交流。字节跳动选择直接称呼同事的名字,或使用“同学”这样的称谓,这样的环境鼓励员工更直接、真诚地表达意见,有助于营造一种创新、活跃的工作氛围。

然而,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敬语文化。敬语在中国的语境中不仅是礼貌的象征,也是维系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对许多职场人士而言,称呼带来的阶级感甚至能够帮助他们迅速定位关系中的角色,明确彼此的职责。在没有“老师”“经理”这些称呼的场合,某些人或许会感到社交上的“不适感”,尤其是刚进入职场的新人。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字节跳动此举有助于引导中国职场文化走向更扁平化、去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弱化等级观念,使公司内部形成更平等的沟通体系。这一文化能够帮助员工减轻职场压力,更注重合作和成果本身,而非职位或年龄带来的心理负担。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行业,平等和创新比阶级观念更加重要,因此字节跳动此举对于该行业具有一定的积极示范意义。

但从另一角度看,敬语文化的消失是否会让员工失去必要的礼貌感和尊重意识?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平等的称呼方式固然消除了某些等级观念,但也可能让一些年轻员工对上级或资深者缺乏基本的尊重意识。如何在去等级化和平等的氛围下,仍然保持必要的礼貌和尊重,是字节跳动以及其他效仿企业未来可能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方向。

总之,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字节跳动的“去敬语”文化展示了一种与时俱进的企业管理方式。它试图通过去除称呼中的等级意味,促进平等交流和创新。但在应用这一策略时,如何平衡平等与礼貌、个体与团队、创新与尊重,仍然是需要继续探讨的议题。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