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解谜不要局限于:中原文明中心论和古蜀国论!
一、三星堆采用“上古语”叙事的方式进行祭祀,通过破解其中的含义,可以准确得到很多信息。
笔者在前面文章中阐述最近已破解了三星堆内涵的“上古语”,它完全不同于迄今为止出现的人类任何一种语言文字形式和形态!它表达事物的方式非常奇特和独特。人类目前的文字是一些抽象的平面符号,从认识到互相交流需要经过先期的引导和强记,不然无法知晓这些平面符号的任何意义。
这种“上古语”从其特点、形态、表达的方式以及记载反映的事物得出:其发展应该经历了相当长时期,才能够达到这种程度,并非短时间形成或是偶然的出现。
当破解三星堆的“上古语”后发现,三星堆其实在采用“上古语”叙事的方式祭祀,记载、叙述了他们所处的时代、当时的科技、生产、生活水平,以及三星堆祭祀的主题等等。
当然其中也有很多让人震惊的记载:当时的三星堆竟然知道他们的祖先是由鱼进化成鸟然后到人这一过程!而这却是当今自然科学体系通过各种理论论证才得到的结论。
并且三星堆肯定还存在此轮文明的平面文字系统,笔者从公开的文物已经破解了文字的载体及书写的材料,同时也明白了为何后来没有传承下去的原因。并且还得到:文字的演变并非是人为造字而更多却是从“上古语”演变而来。
二、从解读三星堆“上古语”的记载可以肯定当时掌握了以下技术,而其中一些技术可能是上一轮文明的延伸。
1.以下一些技术可能是上一轮文明的延伸
a.无论形式、形态完全不同于此轮文明的“上古语”。
b.无法得出是否掌握了其他炼金技术,但至少掌握了用河沙、泥沙淘金的技术。
而此过程要用到汞,炼汞需要朱砂。
朱砂→汞→用河沙、泥沙淘金
从考古证实人类使用朱砂已经有上万年的历史,而考古发现山顶洞人就疑似使用朱砂(见下图)。古人是如何知道用矿石炼制朱砂?以及对朱砂进行很多应用?
c.青铜冶炼,以及制作成复杂的器物技术。
三星堆的青铜成份含量复杂且制作工艺也有难以理解的地方,其技术来自上一轮文明的传承完全可能。
d.甘蔗人工种植,然后用甘蔗制作糖、蒸馏酒的技术。
笔者正是在2021年3月偶然发现了三星堆的器物与本人从事的祖传古老的甘蔗酒工艺有某种相同之处,才因此进入三星堆的研究,从此似乎找到了打开上古之谜的钥匙。
当笔者最初发文解读三星堆是一个高度的甘蔗文明时,遭到很多人的嘲笑甚至人身攻击,还有人认为笔者是策划炒作自己的甘蔗酒。
随着笔者公布了更多证据后,质疑才逐渐减少,而笔者的论文中还列出了更多证据(暂时未发表,前面文章中对此进行了多次解释)。随着笔者最近对三星堆内涵的“上古语”的破解,更能够充分证实笔者早期的判断。
●下图中间是三星堆出土的几乎完全像甘蔗的文物。
●下图是三星堆出土的与蒸馏酒有关的器具,笔者能够完整恢复用此蒸馏甘蔗酒的工艺。
甘蔗种植比粮食更容易,特别是甘蔗可以几年换种,换种也可以用不能食用的尖部,这对每年都必须使用种子的粮食来说,在古代有相当大的优势。保留种子本身困难,并且古代本身缺少吃的,在极端饥饿的情况下,把本身用于种子的粮食保留到第二年本身更是难事!并且甘蔗叶还可以喂养大象等牲畜。
试想想:在3000多年前,人们掌握了甘蔗的人工种植,并能用甘蔗制作糖、蒸馏酒,这在当时应该造就并达到怎样一个繁荣的部落或国家!
然而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有人研究后得出甘蔗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或印度,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大约在周朝周宣王时传入中国南方。这很大程度上是研究者对此的研究有问题。
而我国记载甘蔗最早种植时期的文献是:春秋战国时宋玉(约公元前298-约前222年)所作的《楚辞·招魂》有“膈鳖炮羔,有柘浆兮”等词句,“柘”与“蔗”通称。从三星堆出土了甘蔗原型的文物以及大量与甘蔗有关的文物,可以肯定我国甘蔗种植比现有文献的记载要早得多,从《山海经》的记载,我国甘蔗早期称呼应该为“建木”或“若木”。
●所以,可能是过去编写文献作者的地域限制、信息交流闭塞、对甘蔗称呼不同等原因造成,文献记载比我国甘蔗种植的时代要晚甚至几千年。
同样蒸馏酒的技术可能一度失传,三星堆如此发达的酿酒技术在后来的主流文献中很少被提及。
全世界学者普遍认可现在的白酒蒸馏技术由1-2世纪的犹太人玛丽蒸香水发明。有关研究认为我国的白酒蒸馏是元朝从意大利传入,蒙古人远征中亚、西亚和欧洲,使得西方的蒸馏酒法传入中土。
以上的几种工艺或种植技术,除了需要漫长的时间,还需要相当的智慧。而出现的时期与当时整体、系统的科学技术并不相符,所以可能来自上一轮文明。而通过严谨的基因技术分析尼安德特人生活在大约80万年前,后来群落却从地球上莫明消失了,经过了80万年发展的人类,能够诞生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然后部分得以传承完全可能。
●假设存在外星文明,又由于飞船装载十分有限,外星人运送到地球的植物首选应该是:甘蔗和麻。前者用于解决饥饿——食,后者用于解决温暖——穿。而这两种植物都是非常易于种植,适于很多土质及温度。
笔者高度怀疑这二种植物是否为地球原生。
2.三星堆的“上古语”还记载了:当时已经掌握养蚕织丝、种麻纺麻、水稻种植等技术。
三、三星堆解谜不要局限于:中原文明中心论和古蜀国论
1.如果目前还局限于“中原文明中心论”可能会禁锢学者的考古思维。
中国文明的形成,是以秦汉大一统作为标志形成的。
“中原中心论”是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文明,代表人物是夏鼐、安志敏等,盛行于1950~1970年代,越来越多的不是中原原生文化的考古发现,让“中原中心论”也越来越站不住脚,所以,多元的地区区域原生文化的考古发现,才导致了“多元一体论”的产生。中国早期文明的诞生,目前尚有争议,但目前总的共识是:多元一体。
除“中原中心论”外还有“满天星斗说”(苏秉琦,1970年代以来)、“中国相互作用圈说”(张光直,1980年代以来)等等。
若现在还炒作此话题,还不说三星堆,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等对“中原文明中心论”都是直接的否定。
所以不要先入为主认为三星堆是在中原文明之后并受到它的影响,同类文物显示三星堆的器物比中原大致同时代要落后,总不能得到:中原文明比三星堆时代要早,而器物制造技术又比三星堆先进,这样自相矛盾的结论。难道工艺制造技术后时代比前时代是倒退发展?
破解三星堆的“上古语”也能得到:三星堆应该是商的诞生地,并且还可能延续了更早的上古文明。
2.古蜀国论
目前为了迎合“中原中心论”或者某些学者带有某种情感而坚守三星堆是“古蜀国”。
“古蜀国”究竟是何时期?
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载: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古蜀国”也有的指秦朝以前岷江上游兴起的土著部落。
然而三星堆显示的强大实力难道“古蜀国”能具有?只是青铜器的原料单凭古代蜀国都无法完成,消耗如此大的财力和人力更是传说中的“古蜀国”无法承受。
反过来,如果古代蜀国有如此实力,已经是历史上的主流,在历史上会有很大影响,应该会有很多记载而不只是只言片语。
3.局限、固守于中原文明中心论和古蜀国论,对于解谜三星堆可能是画地为牢以及作茧自缚!
三星堆的辉煌以及向上延伸的历史可能会超出以前的预想,所以对三星堆的研究要站到一定的高度,比“中原文明论”、“古蜀国”的历史内涵可能要深远得多!
首先就形成狭隘的观点,相当于自缚手脚,自设障碍,对后面的解读就形成了局限,无法还原历史的真相!
四、一个大胆(但绝非臆想),而是科学的猜测:四川盆地可能是此轮文明的发源地!三星堆人究竟来自哪里?
笔者在前面的文章中通过对器物、祭祀坑的布局、挖掘报告以及现场挖掘者的疑问等得到综合结论:三星堆应该是我国的商王朝以国家性质举行的声势浩大的祭祀!并且笔者最近通过破解其内涵的“上古语”的记载也更加证实了这个事实。
商是怎样而来?
《诗经·商颂·玄鸟》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今天人们探讨历史,很多人是以当今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人口经济等为背景,而根本很少或没有考虑到上古甚至更远时期与今天有很大差别。
古代到处是森林、杂草还有野兽,所以陆上交通落后(更远时期甚至没有),加之取水不便,于是人们是择水而居,借水出入。而四川盆地淡水资源丰富,河流发达,正是人们生活的首选。
再看看河流分布图,黄河、长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干流都流径四川。再结合世界史、各种宗教、世界各地古老的传说以及西藏的种种神秘和传说,可以得到一种推测:
在地球最近几千年前(或更早)发生过一次大洪灾,世界很多区域的人都经历了这次大浩劫,而青藏高原可能由于位置特殊逃过了此次世界大灾难,然后世界各地幸存的一些人又逃往西藏。这些人主要生活在西藏、青海、甘肃一带,后来再顺着河流往下迁徙,找到了更适合生存的四川盆地。
然后,再用树木做成简易船只,顺着四川盆地的水系飘流到世界各地,再与原来各地大水后幸存的人交汇、繁衍,形成了后来的世界。
而这些人有更早的尼安德特人以及智人,相对智人,尼安德特人此时期数量上要少得多,也出现了尼安德特人与智人的杂交,三星堆可能就是此种状况。
然而尼安德特人、智人以及杂交所育的人,在身体及功能也存在一些差别,所以一些远古传说、文献记载了今天看似难以理解的一些人类,比如夏商周时期那些超越当今人类的功能和行为。
一个重大的疑问:即使少量的尼安德特人后来去了哪里?现在还有存在吗?安德特人与智人的杂交:就如《东周列国全传》中的有翅膀(雷震子)、荷花心(哪吒)的人,无生殖繁育就自身灭亡而无后代产生。
●当笔者完全目睹三星堆的文物以及解开其中内涵的“上古语”后,以上的推测及众多神秘、疑问可能会找到答案!
作者简介:吴粲又名代蔚,毕业于四川大学,策划学(策划经济学)的开拓研究者,并致力于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时间。2021年3月偶然发现了与从事的工艺的相关性,进入三星堆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