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志》作者陈寿在《魏书》中,将曹操麾下的5员大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合为一传,即《张乐于张徐传》。在叙述完5人生平后,给予高度评价:“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后人取“良将”“五子”,赞其为五子良将。其中,张辽在曹营的资历不如乐进和于禁,甚至比不上徐晃,却凭后期立下的赫赫战功,列于传首,俨然五子良将之首。

但张辽最初的选择却并不明智,他不仅追随背信弑主的“三姓家奴”吕布,还曾是祸国权臣董卓的部下。那么以张辽在曹操身边表现出的忠勇,他怎么会看上吕布、董卓之流,并在他们麾下效力呢?

最初投靠家乡长官
张辽作为并州雁门郡马邑人,年轻时最早跟随的人,自然是并州刺史丁原。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后,大将军何进与宦官集团矛盾加剧,就召丁原等人进京诛杀宦官。此时,张辽凭借过人武力已被选为从事,有机会到京师洛阳,并结识了大将军何进。何进对张辽也颇为欣赏,派他去河北招募兵马。

吕布弑主时正在河北募兵
但张辽外出刚完成募兵任务,洛阳城内风云突变,先是宦官们在皇宫内设伏将何进杀死,然后是何进部下闯入皇宫大杀四方。一直在窥探时机的西凉军阀董卓趁乱进京,控制了朝局。在董卓的拉拢下,身为刺史府主簿的吕布杀死丁原,并率丁原部属投靠了董卓,张辽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成了董卓部属,但实际上还是由吕布指挥。

先后效力4位主公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凉州军团和并州军团之间的矛盾激化,吕布在王允等朝臣拉拢下,最终出手杀死了董卓。短短三年间,张辽就先后为丁原、何进、董卓、吕布四人效力过,但选择丁原是他受到地域因素限制,这也是当时大多数将领的选择;受何进安排募兵,则是因为何进身为大将军,掌控天下军权,连丁原都得俯首听命,张辽自然不能例外。

至于最后落入吕布、董卓的泥潭,也纯属无奈之举,吕布弑主时,他压根不在军中,待返回时,并州军已整体投入董卓麾下。他麾下仅千余新兵,根本无法左右局面,更何况当时关东诸侯也是各怀鬼胎,很快就陷入彼此征伐的乱局,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脱颖而出之前,也看不出哪个是“明主”,张辽也只能暂时委身吕布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