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越鸟 唐末 · 郑谷
背霜南雁不到处,倚棹北人初听时。
梅雨满江春草歇,一声声在荔枝枝。
首句“背霜南雁不到处”:这句话描绘了一个极南之地,连南飞的大雁都因气候过于温暖或遥远而不愿到达。这里的“背霜”指的是大雁通常选择避开霜冻的寒冷地区,而“不到处”则强调了这一地方的偏远和特殊。
次句“倚棹北人初听时”:“倚棹”指的是北方来的游子或旅人,他们停泊在江边,倚靠着船桨休息。这里的“北人”与前面的“南雁”形成对比,突出了地域和身份的差异。“初听时”则表达了这些北方人对越鸟叫声的新奇和初次接触的感受。
三句“梅雨满江春草歇”:这句话描绘了江南特有的梅雨季节景象。梅雨时节,雨水绵绵不绝,江水因此涨满。而“春草歇”则意味着春天的草木已经停止生长,进入了另一个季节的转换期。这一景象既展现了江南的自然风光,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末句“一声声在荔枝枝”:这句话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越鸟的鸣叫声清脆悦耳,从荔枝树的枝头传来,一声接一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荔枝树作为南方特有的果树,与越鸟的叫声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南国风情画。同时,“一声声”的重复也强调了声音的连续性和节奏感,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韵律感和音乐性。
黄莺 唐末 · 郑谷
春云澹澹日辉辉,宫树烟深隔水飞。
应为能歌系仙籍,麻姑乞与女真衣。
首句“春云澹澹日辉辉”: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日的云朵轻轻飘动,显得淡雅而宁静(“澹澹”意为淡薄、宁静的样子)。阳光则明亮耀眼(“辉辉”形容光辉灿烂),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温暖和活力。
次句“宫树烟深隔水飞”:进一步细化春天的景致,宫殿周围的树木被薄雾所笼罩(“烟深”形容树木被雾气环绕,显得深邃而神秘),这种朦胧的美感与清澈的水面形成鲜明对比。而“隔水飞”则可能是指黄莺等鸟类在水面上方飞翔,它们的身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更添一份生动与活力。
三句“应为能歌系仙籍”:诗人笔锋一转,由景及人,将黄莺的歌唱与仙籍相联系。这里的“应为”是推测、认为的意思,表明诗人对黄莺歌声的赞美和推崇。他认为黄莺之所以能唱出如此美妙的歌声,是因为它们被列入了仙人的名册(“仙籍”),拥有了超凡脱俗的特质。
末句“麻姑乞与女真衣”: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黄莺歌声的倾慕之情,他愿意向麻姑乞求一件女真族的衣裳(“女真衣”可能象征着超凡脱俗、美丽动人的形象),以表达对黄莺歌声的赞美和向往。这里的“麻姑”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她以长寿和不老著称,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假藻饰。它打破了传统律诗借景抒情或情景结合的写法,而是直接用倾诉心曲的方式来表达诗人对黄莺歌声的赞美和向往。这种写法使得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感情深厚,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诗人还通过虚字的运用来转折诗意,使对偶不切等传统的律诗规范变得灵活多姿,便于传情达意。
失鹭鸶 唐末 · 郑谷
野格由来倦小池,惊飞却下碧江涯。
月昏风急何处宿,秋岸萧萧黄苇枝。
首句“野格由来倦小池”:“野格”可能指的是鹭鸶这种水鸟的自然野性,而“倦小池”则表达了鹭鸶对狭小池塘的厌倦。这句诗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鹭鸶渴望更广阔天地的心理。
次句“惊飞却下碧江涯”:“惊飞”二字生动地描绘了鹭鸶因某种原因(可能是被惊扰或寻求自由)突然飞起的场景。而“却下碧江涯”则表明鹭鸶在飞起后,最终选择了飞向广阔的碧江之畔,这既是对自由的向往,也是对更大生存空间的追求。
三、四句“月昏风急何处宿,秋岸萧萧黄苇枝”:这两句诗将场景转至夜晚,描绘了鹭鸶在月昏风急的夜晚所面临的困境。诗人以“何处宿”的疑问,表达了对鹭鸶命运的关切。而“秋岸萧萧黄苇枝”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凄凉氛围,黄苇枝在秋风中摇曳,为鹭鸶的栖息增添了几分不确定性和孤独感。
《失鹭鸶》这首诗通过描绘鹭鸶从厌倦小池到惊飞碧江,再到月昏风急中寻求栖息之地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广阔天地的向往和对弱小生命在自然环境中艰难求生的同情。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之情。
苔钱 唐末 · 郑谷
春红秋紫绕池台,个个圆如济世财。
雨后无端满穷巷,买花不得买愁来。
首句“春红秋紫绕池台”:描绘了苔钱(一种形状像铜钱的苔藓)在池台周围生长的景象。春天时,苔钱呈现红色,秋天则变为紫色,环绕着池台,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次句“个个圆如济世财”:诗人以“济世财”比喻苔钱,形象地描绘了苔钱圆润如铜钱的外形,同时也可能暗含了诗人对当时社会贫富不均、金钱至上的现象的讽刺。这里的“济世财”并非真正能救世的财富,而是指苔钱这种看似有用实则无用的自然之物。
三句“雨后无端满穷巷”:雨后,苔钱在穷巷中无端生长,布满了整个巷子。这里的“无端”二字表达了苔钱生长的随意性和不受人为控制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穷巷中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末句“买花不得买愁来”:诗人以买花与买愁作对比,表达了苔钱虽美却不能解人忧愁的无奈。在雨后,人们或许可以买到鲜花来装点生活,但却无法用金钱买到真正的快乐和解脱。这里的“买花不得买愁来”既是对苔钱价值的否定,也是对人生无奈的感慨。
《苔钱》这首诗通过描绘苔钱在池台周围生长、雨后满穷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无常、贫富不均等社会现象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