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西域与中原的“混血儿”,一场从笨拙到优美的华丽转身

说起敦煌莫高窟里的“飞天”,很多人都会被她们优美的姿态吸引。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不同时期的飞天,样子会不一样?今天我们

说起敦煌莫高窟里的“飞天”,很多人都会被她们优美的姿态吸引。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不同时期的飞天,样子会不一样?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北周和大唐这两个时期的飞天,为什么她们会变得那么美,那么动人。

藏经洞(唐)药师净土变日光菩萨

北周时期,因为皇帝和西域各国关系好,莫高窟里又出现了带有西域特色的飞天。这些飞天长什么样呢?圆脸、短身材,身体看起来丰满健壮。头戴宝冠,披着大丝巾,穿着印度式的长裙。妆容流行“凹凸晕染法”,也就是在脸上和身体上用深浅颜色画出立体感。不过因为时间太久,颜料变色,现在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五白脸”,白眉毛、白鼻梁、白眼眶、白牙齿、白下巴。身体弯成“U”字形,动作还有点笨拙,有点像更早的北凉时期风格。

代表洞窟:第428窟

这个窟是北周时期的大工程,结构复杂,分前后两间,中间还有一根塔形柱子。窟顶有两种:人字坡顶:画着飞天手捧花盘,在莲花和藤蔓间撒花,裙子飘起来像羽毛。平棋顶:中间画一朵大莲花,四角各有一位裸体飞天在跳舞。这种裸体飞天是从西域和印度传来的,但在敦煌非常少见,只在北周时期的428窟和290窟出现过,之后就没有了。

莫高窟428窟飞天双虎平棋(北周)

在428窟南壁,有四身“伎乐飞天”,其中西边那位特别生动:她圆脸、健壮,上身没穿衣服,腰上系着长裙,手里拿着竖笛吹奏,双脚向后踢,彩带在身下飘扬,身边还有花瓣飘落,动作像燕子一样轻盈。

虽然西域风格回归,但北周飞天其实已经开始融合中原的画法,脸变瘦了,不像之前那么圆润。衣服有的穿印度式,有的穿中原的宽袍大袖。画法也变了,有的还用西域的“迭晕法”,有的开始用中原的线描加上平涂上色,颜色更鲜明,轮廓更清晰。

这些变化让飞天看起来更轻盈、更活泼,她们开始成群出现,有的弹乐器,有的跳舞,让整个洞窟充满了音乐和诗意,如果你觉得北周的飞天已经够美了,那唐代的飞天简直就是“飞天界的巅峰”。为什么偏偏是唐代?

藏经洞(唐)树下说法图(右上飞天)

唐代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国家统一,制度完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长安是国际大都市,思想开放,兼容并蓄,整个社会充满自信和创造力。唐代佛教非常兴盛,这背后有几个原因,1、国家强盛,寺庙经济雄厚,贵族和平民都愿意捐钱。2、政府实行包容的宗教政策,佛教、道教等都能和平发展。3、武则天信佛,特别喜欢华严宗;唐宪宗甚至花大钱迎请佛舍利到京城供奉。佛教兴盛,佛教艺术也进入了鼎盛期,敦煌虽然远在边陲,但壁画却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在唐代的“经变画”里(就是描绘佛国世界的画),你会看到:佛陀位于画面中央,背后有光环,左右有弟子、神将护卫。宫殿楼阁整齐排列,前面有桥有池,下面有乐舞表演,上面有飞天盘旋飞舞。这些画面其实也反映了唐代的皇家秩序和等级观念,可以说是“用佛国世界来表现人间权力”。

藏经洞—树下说法图

随着洞窟越修越多,画技越来越高超,飞天也成了洞窟装饰的“标配”:藻井(窟顶)、佛龛内外上方。有的在藻井中心,姿态各异,有的在经变画中,虽然只是配角,但数量多、形式丰富,唐代的飞天,充满了豪迈、进取的动感之美,她们自由飞翔的姿态,正是唐代强大国力、开放精神和艺术创造力的完美体现。

莫高窟428窟裸体飞天平棋(北周)

所以北周飞天是“混血儿”,融合了西域的丰满和中原的清秀,开始变得活泼、爱音乐。

而唐代飞天则是“巅峰之作”,在国家强盛、佛教繁荣的背景下,她们成为洞窟中不可或缺的灵动符号,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自信与美。

藏经洞(唐)树下说法图(左上飞天)

如果你想亲眼感受,别忘了去敦煌莫高窟看看,那里的每一身飞天,都在静静地讲述着千年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