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黄帝内经》: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很多朋友看见身边很多人吃阿胶来补气血,自己也跟着试,结果上火起痘,又听说红豆薏米能去湿,立刻煮来喝,反倒更没精神。今天,

很多朋友看见身边很多人吃阿胶来补气血,自己也跟着试,结果上火起痘,又听说红豆薏米能去湿,立刻煮来喝,反倒更没精神。今天,木子来跟大家分享一下《黄帝内经》里一句挺关键的话:“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这话其实讲的是,我们得学会给身体恰到好处的帮助,可别盲目跟着别人走。

一、身体提醒精气不足,试试“补”的思路

感觉气不够用,容易疲惫,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连说话都费力气,还老是出虚汗胃口不太好,舌头色泽偏淡。

木子建议:拿黄芪泡水喝,炖汤的时候放几片,平日里多空心拳捶足三里,天气好的时候,去外面活动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这对增强气力也有帮助。

血不养身,面色、唇色、指甲色泽比较浅,容易心慌,睡眠浅还爱做梦,这是由于血没法滋养身体,女性或会出现月经量偏少的情况。

木子建议:吃当归炖蛋和红枣桂圆粥,坚持早睡,慢慢地气色好了,睡个好觉,对调养气血挺有用。

时常觉得嘴巴干,老是想要喝水,手心和脚心也是热乎乎的,一到夜里睡觉就轻易出汗,舌头色泽红红的,上面的舌苔还挺薄。

木子建议:多吃些银耳、百合、雪梨这类东西,喝些麦冬水也挺好,尽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因为它们会让干燥情况更厉害。

要是阳气不够,人就会格外怕冷,手脚老是暖不热,腰腿轻易发软没劲,整天没什么精神头,小便颜色极浅,并且量还大。

木子建议:天气冷的时候喝些羊肉汤挺不错,平时能用杜仲来泡茶,多晒后背,我们后背有一条督脉,晒这里会让人觉得浑身暖和。

二、身体感觉“堵得慌”?试试“通”的方法

盛则泻之,这里所说的盛并非指身体强健,而是指身体内有多余的东西,像是病邪停留,或者气血运行不通顺。

哪些情况可以考虑“通”呢

要是不小心着了凉,觉着怕冷、脖子发僵,马上煮一碗姜片葱白水,趁热喝进去,叫身体稍稍出点汗。

体内有湿,身体感觉有些沉重,舌苔厚且发黏,肚子有饱胀感,大便的形态不正常,喝些薏米赤小豆粥,再按按丰隆。

情绪不佳的时候,胸口和两肋会发涨,这便是气不流通,泡一杯玫瑰花茶,然后轻轻拍打大腿内侧,能让气息变得通顺些。

吃多了不消化,饭后肚子胀,嘴里有酸味,喝些山楂麦芽水,让肠胃缓一缓,这也是在通。

疏其血气,令其调达,就是说把不顺畅的气血梳理顺畅,不过得留意,通的办法不可用得太过,不然反倒会损耗正气。

三、又虚又堵,该怎么兼顾

这就需要兼顾补与通,比如说用健脾的白术、山药来进行补充,再搭配上化湿的茯苓、陈皮来通,一起煮水或者煲汤,既能补充体力,还能助力通顺。

总是想着补,要是体质湿热比较重,再吃温补的人参,或许会让身体更加不舒适。总是想着清,要是长时间喝凉的泻药或者果蔬汁,自身气血又不够,就轻易让脾胃受凉,那样可能脸色更不好,更怕寒。

我们养 生的目的,是让身体处于《内经》里说的阴平阳秘,也就是自身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