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丐说历史(西汉)45——募民实边御匈奴,入粟拜爵实国库

不会数学和历史 2024-05-28 13:02:48



晁错去伏生处学习,那么他学的怎么样呢?

伏生已经90多岁了,牙齿都掉光了,说话漏风,再加上伏生说的是秦国古语,晁错每次听课都非常认真,奈何完全听不懂伏生说的是什么。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伏生的小女儿羲娥非常欣赏晁错认真学习的态度,主动充当晁错的翻译,将父亲所讲逐字逐句的翻译给晁错,这样晁错终于学到了伏生的精华。

公元前169年,晁错从伏生处学成归来,被汉文帝封为太子舍人,门大夫。

晁错刚一上任,就给汉文帝上书,为汉文帝推荐了诸多圣人之术用来教育太子刘启。

汉文帝接纳了晁错的建议,太子刘启的学识越来越高,而晁错也得到了太子刘启的认可与信任。

公元前169年11月,匈奴再次入侵狄道,抢走汉王朝大量人口牲畜。

汉文帝给老上单于去书,怒斥其背弃盟约。

老上单于根本不理汉文帝那一套,还割掉了使者的耳朵以侮辱汉文帝。

汉文帝面临了其即位以来最大的难题,对于匈奴到底是打还是不打?打,以现在汉朝的实力不能保证全胜;不打,匈奴的骚扰会让边民无法正常生活。

就在此时,晁错站了出来。

晁错对汉文帝说,匈奴的衣食不依靠土地,往往到处迁徙,时来时去。汉朝如果想对付匈奴,就会使大批农民不能从事农业生产,那么汉王朝子民的粮食问题就会加剧。如果继续保持现在的戍边政策,一年一轮换,边兵又无法熟悉匈奴的情况,只能被动防御。不如在边境地区建立专门的城邑,招募内地农户迁徙过去,一边种田,一边训练,由国家发给农具、衣物、粮食、兵器,直到他们可以自给自足。鼓励百姓养马,对养马多及养马质量好的予以嘉奖,以保证边防的马匹需求。若匈奴再次袭边,鼓励百姓勇敢抵抗,凡能从匈奴手中夺取财物者,所夺财物的一半赏给百姓。

汉文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开启了中国最早的募民实边政策与民兵政策,果然效果大好。

匈奴几次入侵都遭到了及时而又凶猛的抵抗,不但没有占到便宜,还被抢走了诸多财物,入侵的次数越来越少。

而且,在边邑自给自足后,戍边的物资不再需要从各地向北方转运,大大的减少了运输费用,减少了汉王朝国库的开支。

公元前168年,晁错再次上书汉文帝,提出了入粟拜爵的政策。

因为汉王朝建立之初征战不断,因此粮食生产一直比较低下,国库的存粮一直很少。

晁错建议,把粮食作为除了钱币之外的另一种货币,粮食可以用来获得爵位与赎罪,以此鼓励农民向官府交纳粮食。

这样,富人拥有爵位,农民拥有财富。

爵位由皇帝掌握,数量没有限制。

粮食由百姓种植,种一年就能获得一年的收成。

高爵位和免罪都是人们想得到的,所以只要粮食可以换取爵位和免罪,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也可以减少地方政府的贪墨,使得国家的存粮迅速充实起来。

汉文帝再次采纳了晁错的意见。

果然,不到三年时间,国库充盈,全国粮产富足。

物质生活问题解决了,接着就是精神生活问题了。

汉文帝下诏书说,孝道是天下都应遵守的善举,努力耕作是农民之本,三老(古代掌管教化的官员)是众民的导师,廉吏是百姓的表率。但是现在,有万户的大县居然都选不齐这样的人,这是不合常理的。

于是,汉文帝专门派遣谒者去慰劳这些人才,三老赐帛五匹,孝悌者、努力耕作的农民赐帛二匹,廉吏按照俸禄每一百石赐帛三匹,并且按照县内的户口数目以一定比例设置三老、孝悌与力田。

在汉文帝的教化政策下,汉王朝的精神生活与道德素养有了质的飞跃。



0 阅读:8

不会数学和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