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今日精彩话题,感谢大家的阅览,希望能获得您的
点赞 关注 评论
小妹在此先祝大家天天开心,日进斗金!
自古以来,中原与匈奴的交锋不绝于耳,特别是在汉武帝时期,刘彻下定决心要铲除匈奴对汉朝边境的威胁,以确保国家安宁。为此,他派遣了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开启了中原与西域之间正式的交流之门。
张骞,一个名字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汉代探险家和外交家,更是一位勇敢无畏的汉朝使者。承汉武帝之命,他踏上了艰险的西行之路,历经千辛万苦,两度被匈奴所囚,但最终成功逃回长安,并开创了丝绸之路的新篇章。为了表彰他的杰出贡献,汉武帝特封他为博望侯,寓意广博瞻望之意,封地于博望(今河南方城县博望镇)。
公元前60年,随着西汉在西域设立都护府,标志着汉朝对西域统治的正式开始。然而,历史的车轮并非一帆风顺。在王莽执政时期,由于外交政策的失误,西域诸国纷纷背叛,与中原断绝往来。这一动荡局面持续至东汉王朝建立后,西域再次陷入混乱。多次请求汉朝派遣官员援助,但遭到拒绝,导致西域局势更加恶化,最终沦为匈奴的控制下。
永平年间,匈奴再度兴起,对东汉边境构成严重威胁。面对此情形,汉明帝下令出兵四路征讨北匈奴,其中一支由班超率领。班超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智慧,成功稳定了西域局势,为汉朝在西域重建统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放下笔墨,挺身而进——开拓未知领域班超,字仲升,出身扶风平陵,永平五年(62),他与兄长班固和母亲来到洛阳。家境贫寒,他常被迫为官府抄写文书。一天,劳累之余,他抛下笔,感慨道:
《后汉书 · 班超传》:“对于雄心壮志的男儿来说,岂能一生安于文案之间?他们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勇闯异域,立下大功,争取封侯的荣耀,又怎会甘于安逸呢?”
从此,班超怀揣雄心壮志,立志立功于异域,绝不甘心淹没于文字之海。尽管他遭受他人嘲笑,但他毫不动摇:“岂能以小见大,评断壮士志向?”
永平十六年(73),班超作为军假司马(军司马之副,协助军司马管理军务)随窦固出征北匈奴。在攻打伊吾之后,由于表现突出,班超赢得了窦固的赏识。窦固派遣他与郭恂一同出使西域。
班超一行首站鄯善,初时受到鄯善王的盛情款待,但不久后情势急转直下,鄯善王态度突变,显得疑心重重。班超推测有匈奴使者前来,导致鄯善王犹豫不决,摇摆不定。
得知匈奴使者已经在鄯善逗留多日后,班超果断召集三十六名吏士,于宴会之际振臂高呼:“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主动出击,采取夜间火攻之策,成功斩杀匈奴使节,并将其首级展示给鄯善王,震慑全国,鄯善归附汉朝。
随后,汉明帝任命班超为军司马,继续开拓西域。本想加派人手助他,但班超拒绝了。率领着三十多名勇士,他踏上西行之路,抵达于窴。窴国盲信巫术,对班超并不友好,班超趁机斩杀了窴国的巫师,以先声夺人,迅速赢得窴国归顺。
于窴以西是疏勒,龟兹攻占疏勒,并立兜题为疏勒王。班超派田虑前往槃橐城劫持兜题,然后立新王,疏勒也归顺于汉。与此同时,窦固和耿秉北进直指车师,车师也纷纷归附。
仅仅一年的时间,北道诸国便纳入了东汉王朝的势力范围。于是,东汉设立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重新确立对西域的统治。
异国立功——以异族制异族汉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匈奴再度猖獗,夺取了北疆和天山东部的控制权。与此同时,焉耆、龟兹趁明帝驾崩之机,兴兵袭击都护陈睦等2000余人,车师联合北匈奴之戊己校尉包围之。
因明帝驾崩而导致援军无法派出,班超在疏勒孤立无援,被迫退守架橐城,坚守一年有余。章帝为了避免班超孤军难以自立,下令其东返洛阳。
疏勒都尉黎弇得知此消息后,不愿班超离去,竟自刎以死相逼,而疏勒众人也坚决不愿见其离去。面对此情景,班超决定重返疏勒。
然而,当班超返回时,疏勒已降龟兹,并与尉头(今新疆阿合奇)联合。班超斩杀叛乱者,再度安抚疏勒。由于东汉撤销了西域都护和戊已校尉之职,罢免了驻守西域的士兵,北疆已被匈奴占领。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班超联合西域各国,向匈奴在北疆的统治发起进攻。
建初三年(公元78年),班超率领疏勒、康居、于窴和拘弥的军队收复了墨石城。班超因此提出了以异族攻击异族的计策,并上书章帝请求援军。章帝“知其功可成”,派遣平陵人徐干率领一千人支援班超。元和元年(公元84年),章帝再次派遣和恭等四人率兵八百支援班超。班超趁势率领疏勒、于阗的军队进攻莎车。
莎车暗中贿赂疏勒王,导致疏勒王叛变,逃往乌即城。然而,由于康居派兵支援疏勒王,班超难以攻下乌即城。他与联姻康居的大月氏进行交涉,成功说服康居援军。疏勒王只能再次归顺东汉。
三年后,疏勒王向康居王借兵,并与龟兹暗中联合。班超利用计谋斩杀了疏勒王,使西域南道得以通畅。
随后,班超率领于窴等国的军队再次进攻莎车,并击退了龟兹派来的支援部队,莎车重新归顺,班超再度确立了汉朝在西域的统治。
异域臣服——以异族攻异族在西域各国投靠汉廷后,北匈奴的势力受到了严重削弱。同时,北匈奴还受到南匈奴、丁零和鲜卑的围追堵截,致使其在章和元年(公元87年)分崩离析,58部族纷纷归附东汉。南匈奴向汉廷求援,希望对北匈奴发动进攻,但汉廷决定亲自出兵,于永元元年(公元89年)派遣窦宪率军征讨。
窦宪大获全胜,降服了北匈奴81个部族,俘获20余万人,进军三千余里,最终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颂扬汉朝威德,由班固撰写铭文。这座石碑于2017年在蒙古国的杭爱山被发现。
与此同时,大月氏因曾协助东汉,要求嫁接汉公主,但遭到了班超的拒绝。
公元90年,大月氏率领7万人包围了疏勒城,困住了班超。班超奋勇抵御,坚守城池,直至大月氏粮草告罄,最终不得不向汉朝献贡称臣。此后,汉军乘胜追击北匈奴至金微山。
在这场战斗中,北匈奴单于溃逃,销声匿迹。自此,北匈奴势力式微,西域也不再受其影响。
永元三年(公元91年),龟兹、姑墨、温宿等国相继降顺,朝廷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徐干为长史,班超将治所从疏勒迁至龟兹。此时,西域诸国中,只剩下焉耆、危须、尉犁三国未归附,其余各国皆已归顺。
永元六年(公元94年)秋,班超调遣龟兹、鄯善等八国的部队,合力七万人,进攻焉耆,斩杀焉耆王,将其首级送至京师。自此,“西域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焉”,帕米尔以东的西域诸国,尽皆归顺东汉。
封侯西征——班超西域征战永元七年(95),和帝封班超为定远侯,封地千户。然而,“狐死首丘,代马依风”,班超长年在西域征战,暮年之际心系故土。
永元十二年(100),班超上表请求归隐洛阳,“不愿沐浴酒泉之郡,但愿归入玉门之关”,直到永元十四年(102)八月,班超如愿回到洛阳,但病患缠身,于九月辞世,享年七十有一。
观东汉历史,可见其对西域征战并不热衷,朝廷倾向于回避西域之事,一遇挫折即放弃。
东汉初建国时,刘秀以“国家初定,未及外顾”为由,拒绝了西域派遣都护的请求,直至匈奴威胁西域,东汉才开始反击。即使班超首次出使西域,朝廷亦不予重视,仅派遣三十六人随行。
班超出使西域,实为窦固之托,无具体任务,然意外收获颇丰,引发朝廷重新审视西域之事。班超在西域稍有成就后,朝廷信心重振,欲加经营。
然班超受挫时,朝廷即转消极,如章帝即位后,西域反叛,朝廷立即撤兵。班超违令重返西域,自主经营,直至收复墨石城后,朝廷再度支援。
自公元73年首次出使至94年西域诸国归顺,朝廷支援仅两次,且均为“见功方可支援”。即便大月氏求娶汉室公主,班超亦独断拒绝,未上报朝廷,显示东汉对西域持抵触态度,认为其不值得汉室待见。
东汉时期对西域为何冷眼旁观?东汉时代,西域被视为遥远而边陲之地,与东汉的核心地区相距甚远。相比之下,河西陇右地区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威胁,匈奴、鲜卑、羌族等部族的活动频繁,因此东汉朝廷的战略焦点主要集中在保卫河西地区,以及屏藩关内的安全。
西域地势险峻,而且与关内地区相比,与羌族等民族的接触更为密切。东汉朝廷认为对付匈奴和羌族等民族更为紧迫,因此首次对西域出兵也是因为匈奴的威胁扩展到了西域地区,这一点甚至在西汉时期也是如此,当时派遣张骞通西域就是为了“断匈奴右臂”。
尽管西域诸国受到匈奴的残暴统治,但他们仍愿意接受东汉朝廷的统治。此外,班超个人具有卓越的才华,他在治理西域时表现出了非凡的决策能力和外交手腕,团结下属,谨慎行事。公元83年,面对李邑的诬告,班超不为个人私情所累,主动放弃家人,着眼大局,顾全大局,这种胸怀和气度也得到了李邑的认可。
班超还展现了卓越的外交才能,他在与各国的交涉中游刃有余,在和于阗、疏勒以及莎车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成为东汉与西域交流中的关键人物。
班超将个人抱负与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东汉与西域的争斗中崭露头角,最终实现了“封侯万里”的伟大志向。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好了,感谢各位看官的阅览,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别忘了点赞关注留言哦
我们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