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人对养生的日益重视,摄入各种维生素补充剂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健康习惯,这些补充剂既包括单一维生素,也包含复合维生素。然而,近期一项大规模的研究结果却令人惊讶:长期服用复合维生素补充剂可能会增加死亡风险。这究竟是何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一现象的背后真相。
一、长期吃复合维生素,或增死亡风险!
与普遍认为的“维生素摄入可防病”观念相反,营养学界对维生素的补充一直存在争议。最近的一项新研究指出,长期每日服用复合维生素的健康成年人,可能会面临更高的全因死亡风险,特别是心血管和脑血管方面的死亡风险。
这项研究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负责,涵盖了超过39万名健康受试者,研究时间跨度长达27年,成为该领域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研究项目。
详细数据显示,相较于未服用者,每日服用复合维生素的人群全因死亡风险上升了4%,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4%,脑血管死亡风险提升6%。值得注意的是,在55岁以下的人群中,这一风险增幅更是高达15%。
尽管确切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究,但有一种推测是,某些维生素的过量摄入可能会打破人体的自然生理平衡和代谢节奏,从而加剧疾病和死亡的风险。例如,抗氧化剂可能会抑制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导致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
这些发现提醒我们,在没有明显营养不足的情况下,随意补充复合维生素可能不仅无益,反而可能潜藏风险。
二、维生素不能随便吃!
保健品并非药物,日常生活中我们绝不应过度依赖它们来预防疾病。过度摄入维生素可能会引发癌症,甚至导致中毒。
若维生素A摄入过量,可能会引发急性中毒和长期肝损伤,伴随的症状可能包括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减退、视力模糊、头痛以及嗜睡等。
当维生素D的摄入超出正常量时,可能会诱发维生素D中毒症状,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血钙水平异常升高,同时可能伴随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便秘、肌肉无力和疼痛等症状。
长期且大量服用维生素C会对身体多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包括血液、消化、免疫和泌尿系统。此外,这种做法还会干扰体内维生素C的自然调节机制,导致其加速分解和排出,最终体内维生素C的实际含量反而降低,还可能因此导致泌尿系统结石等疾病。
不恰当地使用维生素E则可能诱发多种健康问题,如血栓形成、高血压、肺栓塞,以及男性的乳房异常发育和乳腺肿瘤等。
因此,在服用维生素时必须保持谨慎态度,过量“补充”并非好事,反而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哪些人建议吃维生素补充剂?
针对健康人群,他们的日常饮食通常能够满足身体所需,无需额外补充营养。然而,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如膳食不均衡或生活不规律者,包括孕妇、新生儿、营养吸收障碍患者以及特殊疾病患者(例如糖尿病患者)等,他们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补充。
1. 对于备孕及孕产期的女性,建议补充叶酸制剂。研究指出,怀孕早期(即怀孕后的前三个月)叶酸缺乏可能增加胎儿神经管畸形的风险。由于烹调过程中天然食物中的叶酸损失率高达50%~90%,因此仅靠食用富含叶酸的食物难以满足需求。《中国临床合理补充叶酸的多学科专家共识》推荐,从可能怀孕或孕前至少三个月开始,每日增补400至800微克的叶酸,直至怀孕满三个月;而在孕中晚期,建议每日增补400微克叶酸。
2. 素食主义者应关注铁、钙、维生素B12和DHA的补充。在素食中,仅有发酵豆制品如腐乳、豆豉、臭豆腐、豆瓣酱和纳豆等含有维生素B12。同时,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率远低于动物性食物,因此素食者较易缺乏这些营养素。建议他们服用相应的营养素制剂或复合营养素与矿物质制剂。
3. 减肥人群在控制饮食的同时,最好补充复合营养素。减肥过程中的饮食控制不仅减少了能量摄入,还可能导致微量营养素的摄入不足,而增加运动量则会进一步消耗这些营养素。研究显示,超重和肥胖人群常伴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
4. 对于长期患病的人群,应根据病情补充相应的营养素。例如,长期疟疾患者可能需要补充叶酸(维生素B9),肝肾功能不全者可能需要补充维生素C,而严重肝病患者则因维生素K合成障碍应补充维生素K。其他因各种原因导致维生素吸收障碍或缺乏的患者,也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
5.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维生素缺乏,这类人群也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补充。例如,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可能减少肠道细菌合成的维生素K,需要额外补充;而长期服用异烟肼的患者则可能因药物副作用导致维生素B6缺乏,同样需要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