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古代影视剧中,太监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无一例外,这些作品中的太监鲜有正面形象。
通常来看,为人阴柔猥琐,手段阴狠毒辣,几乎成为太监这个群体留给后世根深蒂固的历史印象。
事实上,多数太监也是历史的受害者,他们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生理痛楚和心理负担,精神上同样存在情感和欲望的诉求。
那么,太监通常是如何发泄自己的这些畸形的情感的呢?
太监的产生渠道与生产工艺太监这个词是中国古代创造出来的,但并不意味着只有古代中国有太监。
翻阅史料我们不难发现,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太监存在的记载,这些人官方的称呼叫作阉人,或者叫作阉者。
从文献记载来看,古希腊、古印度、古埃及、古罗马以及阿拉伯世界都存在过这种特殊的人群,英语中也有一个专门的代词来指代阉人,即“Eunuch”。
在西方教义中,自行阉割是死后灵魂能够前往天国的一种方式。
而在如今的印度、泰国等地仍旧大量存在这样的人群,成为吸引旅游业的一大噱头。
在古代中国,地位较高的太监可以称为宦官,甚至掌握巨大的权力,如东汉的东汉十常侍以及明朝的刘瑾、魏忠贤之流。
太监并不是天生存在的一类人,而是经过后天阉割产生的第三性人群。
中国古代出现太监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商朝。
此后太监这一群体出现在历代王朝的宫廷中,直到溥仪成立伪满洲国时,身边依旧有一批太监侍奉左右。
由于太监被剥夺了特殊的功能,所以他们成为皇帝最为放心的奴仆,满足了封建统治者违背人性的自私需求,从而得以在历史上延绵不断。
鉴于古代尚不发达的医疗技术,经过阉割能够存活下来的人只有十之一二,足见其中的残忍无道。
太监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成年后阉割的人,称作“净”,一类是儿童时阉割的人,称作“通负”。
事实上,绝大多数成年人是自愿净身当太监的,而原因无非两种:其一是活不下去了,想要进宫混口饭吃。
其二是想要出人头地,又没有正当途径,只能走这条不堪的道路。而幼年的儿童被阉割往往自己没有选择的权利,是父母做主的决定。
鲜为人知的是,把男性阉割成为太监,其实也有着一套较为复杂的工艺。
对于尚在襁褓中的幼子,一般不需要经过手术就能实现阉割。
通常这样的情况下,父母会花钱请一名经验老到的妇人来家中。
这名妇人用手揉捏婴儿的睾丸,力道由轻渐重,使其逐渐麻痹,最终丧失生育能力。
而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或已经成年的男子,则需要进行特殊的手术。
手术前,双方会签订生死书,一旦被阉割者失血过多死在当场,刀子匠是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
手术开始前,被阉割的人的手脚会被打开,绑缚在板凳上,眼睛也会被蒙住。
刀子匠在动刀前会最后确认一遍对方是否自愿接受手术,此时如果反悔,手术也会取消。
当得到继续手术的肯定答复时,刀子匠会先用烈酒把对方灌醉,使其失去意识,起到一定的麻醉效果。
随后用药油清洗手术部位,最后再动刀进行阉割。
手术完成后刀子匠会将消毒过的白蜡针插入对方的尿道口,同时在伤口敷上石灰和香灰以防止伤口感染。
而被取下的“宝贝”则会第一时间用石灰消毒和干燥,之后再放入木匣中从而便于长久保管。
被阉割者通常三个时辰后能够被人搀扶下地,随后躺在床板上养神。
术后三天是禁止饮水的,三天后拔掉白蜡针,如果尿液能够顺利流出则说明手术成功。反之则宣告手术失败,等待这个人的只有死亡。
待百日后,被阉割者的伤口基本上就能够愈合,他们就会被送往宫里或者王府内,接受老太监的岗前培训。
事实上,大多数人是挺不过第一关的,即因失血过多死在手术台上。
明朝英宗年间曾有记载,广西曾一次性进贡童男两百余名送入京城,准备阉割后作为太监使用。
结果这两百余名童男全部死于手术,竟然没有一人能够活下来。
可见,古代阉割太监是存在巨大风险的,能够存活下来的太监只是被阉割人群中的一小部分罢了。
太监情感宣泄的三条途径正常男性被阉割成为太监后,其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生理上他们的胡须会逐渐脱落,喉结会慢慢消失,声带也会变得细腻。
而更大的变化来自心理,在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后,太监内心往往充斥着自卑与病态,从而很容易造成心理扭曲。
然而,太监毕竟是人,也有着七情六欲。
尤其是养在深宫中的太监精神上是十分空虚,这就使他们逐渐找到了三条释放情感诉求的途径。
其一是太监自己娶妻。
虽说太监已经失去了生育功能,但是一些大太监仍旧在心理上想要得到美满的家庭。
由于这些大太监深得皇帝的宠幸,因此不仅权力极大,而且财富颇丰,所以对他们来说娶个妻子装点门面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时期的大宦官高力士就迎娶了自己下属吕言唔之女。明朝土木堡之变的历史记载中也有太监吴诚的小妾被杀的记载。
可见有的大太监还不止娶了一次亲,甚至有妻妾之分。
当然,太监既然已经娶妻,那么收养义子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从古至今大量飞黄腾达的太监都有收养义子的爱好,明朝时魏忠贤一手遮天,甚至一度出现朝廷尚书甘当太监义子的历史奇闻。
其二是皇帝赏赐太监妻妾。
这个情况其实很值得玩味。
显然,皇帝肯定是知道太监存在生理缺陷,那么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其实这个做法并不是为了羞辱太监,恰恰相反,皇帝这么做是为了拉拢乃至于讨好太监。
如唐朝时期,大太监李辅国手握兵权,能够直接影响皇权的更迭。
为此唐代宗就特地为李辅国娶亲,以示恩宠。
无独有偶,明朝时期明宣宗为了实现对外庭的制衡,打破祖制开始重用宦官,甚至为了拉拢宦官而有过赏赐太监陈芜两名宫女作为侍妾的记载。
显然,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一旦发生皇帝赏赐太监妻子的记载,往往预示着这个封建王朝即将跌入衰退的生命周期律中。
其三则是太监自己在宫中结成对食。
这是太监情感生活中最为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中低级太监唯一能够享受到的一丝情感慰藉。“对食”一词最早源自西汉武帝时期。
被汉武帝冷落的陈皇后不甘寂寞,于是让宫女穿上男性服饰与之同床共枕,由此称之为对食。
这一做法逐渐在宫廷中被传播开来,一些寂寞的太监和宫女就会主动凑成临时夫妻,搭伙结伴。
由于大多数太监和宫女地位低下,不可能有权势公开这种身份,因此对食往往是私下里秘密结对的,用以排遣寂寞。
至明朝中晚期,对食已经成为宫廷中普遍存在的不能说的秘密,史料记载“内中宫人,鲜有无配偶者。”
更有意思的是,对食的建立还有一套简约的礼仪。
首先太监和宫女也要仿照民间传统,请来一位“媒人”作为见证。接着双方会在月下指天发誓,约定双方自愿结成对食关系,并承诺不再找外遇。
更重要的是,一旦确立的关系,就如同常人夫妻一般,如果一方不幸早逝,那么另一方就要负责准备灵位,实施祭祀。
而丧偶的一方通常就会选择孤独终老,不会再与其他人结成对食。
从这个角度来看,宫中有一些结成对食的太监和宫女,实际上情感还是十分深厚的,甚至远超一般的民间夫妻。
毕竟这种契约关系是建立在双方同甘共苦的基础上的,常人是难以想象和理解的。
太监的扭曲心理及悲情人生由于太监是不完整的男人,因此他们虽然有情感上的诉求,却无法真正的得到解决,这就导致不少太监存在心理扭曲的情况。
有的太监在与宫女结成对食后,是不能够像正常人一样满足对方的生理需求,所以,有的太监则会想着法子虐待女性,从而释放、发泄自己的需求。
明朝典籍中记载过这么一个案例,一个名叫比顽的太监与宫女结成对食,由于自己没有了那方面的能力,就制作了一个假工具来虐待宫女,最终导致工具断裂在宫女体内,宫女也就此当场殒命。
可见,太监的情感生活更多是要满足其心理需求。
一方面他们需要释放自己扭曲的情感,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营造出拥有美满家庭的假象,这样的病态思维会不断指导太监做出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
实际上,太监想要满足自己的感情诉求是要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的。
事实上,历代封建统治者对于太监的管理总体上是十分严苛的,一旦发现太监和宫女有染,往往双方都难逃一死。
而即便有的太监权势熏天,娶了妻子,实际上仍旧得不到传统官僚阶层的认可,反而更多地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成年后阉割的太监实际上是懂得男女之事的,也保留着较为明显的雄性特征,所以这些人往往也会成为后宫中被皇帝冷落的妃子的怜爱。
史料中也时常出现后宫妃子与太监传出丑闻,但是通常来说他们的下场只有一个,就是被盛怒之下的皇帝处死。
说到这里,还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没有提及,那就是皇帝与太监之间也会有“龙阳之癖”。
事实上,古代许多朝代对皇子的管教是比较严格的,因此很多皇子在未成年之前是不能随意和宫女产生关系的。
在这种情况下,太监有时候扮演启蒙者的角色,甚至成为那些皇子发泄欲望的工具。
历史上皇帝与太监之间有丑闻的例子不胜枚举,只是太监在其中扮演的只不过是工具和玩物而已。
总而言之太监的命运十分凄惨,许多小太监在宫里常年忍受大太监欺压,老了以后也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凄惨死去。
而一些显赫一时的大太监,往往会被卷入政治纷争之中,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太监是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悲情的代名词,他们最好的宿命,就是尘封在历史的典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