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钟400个英语单词的听力到底是什么水平?
凡是经历过英语听力考试的人都深有体会,那是把播放速度加倍后的效果,难度堪比“地狱级”。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公共管理学课程(MPA)排名世界第一,而中科院大学教授杨佳当初在攻读这学位的时候,就是靠这种“听功”,最终成为哈佛建校300年来,第一位取得此学位的盲人。
在这8年前的1992年,29岁的杨佳双目失明,而丈夫又绝情地带着孩子离她而去。她的人生堕入了暗无天日的深渊。可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凭借非凡的勇气和毅力,成功实现了逆风翻盘。
那么,杨佳教授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女性?
她有着怎样的经历?
而她又是如何创造出自己人生奇迹的呢?
天才杨佳出生于1963年,是湖南长沙人,从小就是妥妥的女学霸。
1978年,国家恢复了高考,这一年,杨佳还在上高一。老师了解她的实力,就劝她去试试高考,就算没考上,也能当是一次实战演练。可真是谁都没想到,杨佳竟然杀出千军万马,一举高中,考上了郑州大学英语系。
通知书到手的时候,杨佳自己都有点懵。毕竟,她那时还是个15岁的半大孩子,从没离开过家门口半步。高中的教导主任也劝她等两年再上大学也不迟。
但杨佳和爸妈商量之后,还是决定接受这个挑战。
当时,杨佳的同学基本都比她大六、七岁,甚至大十岁的都有。这些大哥哥和大姐姐们在经过了“特殊时期”之后,都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每个人在学习上都是全力以赴。
有了这些榜样,杨佳也不甘示弱,而且,她的成绩在系里一直都是遥遥领先。这让原来只把她当成小孩看的大哥哥和大姐姐们是刮目相看。外教也对这小姑娘的听写能力感到非常惊异。
俗话说“可怕的是比你强的人比你还勤奋”。杨佳就是这样的人。大家只看见了她惊人的成绩,却不知道每天晚上,她都会在烛光下一直学习到后半夜。
因为成绩太过优秀,还没等到毕业,她就已经被学校留下任教了。那时,杨佳才19岁,是郑州大学最年轻的英语老师。在她的课堂上,岁数比她小的学生是屈指可数。而杨佳也爱上了教学这项事业。
可以说,在1980年代初能成为大学老师是很多人羡慕而可望不可及的“金饭碗”。但杨佳并没有就此满足。当了两年老师后,她在22岁时又考入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她的这段经历基本是在郑州大学时的“复制”和“粘贴”。还没毕业时,她的导师就经常派她去代课了。学生们特别喜欢这位美丽、文静的年轻老师和她的教学风格,会经常给她献花。而这在无形之中,就给了其他正编老师很大的压力。
24岁时,杨佳硕士毕业,不出意外地又一次留校任教,并成为研究生院最年轻的讲师。
此后,获得优秀教师的称号成为杨佳的“家常便饭”。同时,她还收获了爱情,并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可在1992年,她的人生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时,杨佳感觉给学生判作业时,眼睛越来越吃力。慢慢地,她连学生作业上的字体都看不清楚。同事们也觉得她越来越“高傲”,就算迎面碰到时,她也不会打招呼。
经过医院的检查,杨佳竟然得了一种罕见的眼病~视网膜色素变性,最后的结果就是彻底失明。
那一阵子,她每天上午凭借模糊的视线给学生上课,下午则跟着父母四处求医问药。可最终的结果没有意外,她的失明已经不可逆转。
终于在一天早晨,但她睁开双眼时,眼前只有一片黑暗。而她的丈夫却在她最需要的时候,绝情地和她离婚,还把女儿带走。
面对这一切,只有29岁的杨佳感觉到了绝望。她不知道要如何面对未来那漫长的人生之路。
盲人失明的感觉令杨佳感觉人生都失去了意义。
每天起床时,她会习惯性地拉开窗帘,而天却永远都不会亮。那是一种难言的煎熬。父母的微笑,她也不会再看到。
杨佳的导师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同志的夫人、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李佩先生。在过去,杨佳见到导师的时候,总会主动跑上前打招呼。而在失明之后,却是恩师要主动向她问好。这是杨佳不能承受的。
所以,她总是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愿意走出半步。而逃避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外面的一切是杨佳最熟悉的,但也是最陌生的,她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也就是在这人生最黑暗的时候,父母和恩师李佩都给了杨佳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慢慢地,她接受了残酷的现实,并决心从头再来。
在父母帮助下,杨佳逐渐学会了怎么穿衣服,怎么吃饭,怎么走路。她身体很棒,胳膊和腿都很长,过去还是体校排球队的,走起路是大步流星。
可在失明之后,原来她毫不在意的便道牙子、家具的边角,甚至是地上的暖水壶都成了她的“绊脚石”。她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走路习惯,变得小心翼翼。而且,为了避免眼睛被看不到的树枝剐伤,她还必须重新戴上近视镜。
在生活上的细节习惯之后,杨佳开始学习盲文。她不但要学会通过用手指触碰那些小圆点来读懂中文,还要学会读懂英文。当时的盲校基本都是针对青少年的,杨佳可谓是求学无路。她只能通过电话四处拜师,靠自己不断摸索。
同时,她还要拼命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为此,她成箱成箱地购买了大批英文广播录音带,积累了大量资料,以保持住自己的教学水平。经过半年的挣扎和努力,杨佳终于决定重返校园。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上加难了。
首先就是怎么能从家顺利抵达学校。在这方面,伟大的父爱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杨佳的父亲给她当“向导”,让女儿拉着自己的手臂,挤地铁,坐公交,再辗转到教学楼。日复一日,风雨无阻。
每一天,这父女俩在不到6点就出了家门,7点一过就已经到了教室。而学生们在8点上课的时候,杨老师已经在门口迎接他们了。
上课时,杨佳的板书仍然隽秀有力。可学生们不知道,杨老师右手在写字的时候,左手在黑板上其实是一直在替右手摸索着位置。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学生们也不会知道,杨老师是通过触摸屏上贴的小胶布来进行准确无误的操作。
在给新生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杨佳总是尽量向每一位同学都提问,这不光是因为教学的需要,更是因为她要尽快记住每一位研究生的声音。
当她的学生们从新闻报道中得知自己的杨老师竟然是盲人时,都被惊得目瞪口呆,一种敬意从大家的心中油然而生。再看到杨老师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是热泪盈眶。
学校在每个学期的期末,都会让学生们给自己老师的教学水平打分。杨佳的研究生们则为她打出了98分的高分。
在成为盲人的一年之后,30岁的杨佳成为学院中最年轻的副教授。
在业余时间,杨佳还写了两本专著。注意,这两本书不是用盲文写的,而是用计算机写出来的,是给普通人看的。
她的处女座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恩师李佩更是亲自作序,老先生写到:这是一部令人肃然起敬的著作。此外,在恩师的介绍下,杨佳还加入了九三学社。这一切都让她寻回了曾经那个永不服输的自己。她仿佛又看到了人生的光明。
在成为盲人的8年后,杨佳决定继续深造。她选择的学府是美国哈佛大学的肯尼迪学院,而她要攻读的课程则是这个学院世界排名第一的王牌课程~公共管理学,简称“MPA”。
这门课程对于美国本土绝大多数精英学子来讲,都是一座难以翻越的高山。而失明的杨佳将如何创造自己人生的奇迹呢?
奇迹哈佛的教授在上课时,从来不念课本,而是“自由飞翔”,讲得“天马行空”。学生要想学好,必须做好笔记才行。
不得不说这老牌名校考虑的就是周道,为杨佳专门配备了一套特殊的键盘。每次上课前,杨佳摸索着打开键盘的开关,并请旁边的同学帮她确认启动指示灯点亮。随后,她就盲打如飞地开始记录老师讲的每一个重点。
课后,教授都会给博士研究生们布置阅读作业,最少是500页起。眼睛正常的同学要看这么多内容都觉得很费劲,更别说啥都看不到的杨佳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杨佳每次都要把要阅读的资料扫描进电脑,然后再用语音软件读出来。可这来回一折腾,时间就更不够用了。为了提高效率,她干脆把播放的速度从每分钟200个单词直接提高到400个。对于普通学生来讲,这语速要听明白都难,更别提还要对内容进行深刻理解。
除此之外,博士生们还有无尽的作业、论文,还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在攻读期间,杨佳几乎每天都是在凌晨3点之后才睡觉。如此,她奇迹般地不但学完了规定课程,而且还多进修了3门。
按规定,要拿到MPA学位,研究生要修满8个学分。而杨佳在短短的一年里就拿下了10个学分,更厉害的是,她所有课程的成绩全都是A,或者是匪夷所思的A+。
在毕业典礼上,杨佳成为了哈佛300年校史中,唯一一位获得MPA学位的盲人。她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中国妇女的伟大。当时,在场的上千名师生全都起立,为她鼓掌欢呼。
10年后,她又荣获了肯尼迪学院颁发的校友成就奖,从而成为拥有这一殊荣的第一位大陆学者,和全世界的第十九位学者。
回国后,杨佳把哈佛大学的经典课程进行了本土化。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的“空中课堂”中,她的课件在点击量上排名第一。
而且,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杨佳还致力于妇女的残疾人的相关事业。
2008年,第一届《残疾人权利公约》的缔约国大会在联合国总部召开。作为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委员的我国候选人。杨佳在会上和会下都做出了卓越的工作,她自如地使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同各国代表进行了热情地交流。
最终,经过激烈的竞选。她当选为委员会副主席,大大提升了我国在世界残疾人发展事业中的威望和影响力。
如今,已经60岁的杨教授仍然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她用自己的奋斗充分证明了“妇女能顶半边天”。而且,她身残志坚、努力奋斗的事迹也成为激励新一代为了祖国奋勇前进的光辉榜样。
向这位学术界的盲人“花木兰”致敬,也衷心祝愿这位“新时代的张海迪”身体康健,在晚年再创辉煌!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比心]
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