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说王家卫在《繁花》中的打光有些过时,那种让人物半张脸浸在阴影里的“伦布朗光”,太老派,当下包括我在内,人像摄影,好莱坞大片,用的都是“派拉蒙蝴蝶光”、“鳄鱼光”,此言一出,微博上激起千层浪。 王家卫的影片从90年代到现在,一种打光没变过,就像我这十年,技巧上有调整,但中长焦构图+高饱和度+冷暖明暗强对比,也没变过,很多网友不看署名,也知道是我拍的。 我对王导有意见,我后期交往的98后、00后女友,对我也有意见,她们觉得中长焦属于“怼脸拍”,写真感强,氛围感弱,没有iPhone广角显得瘦,以至于后来我不拍女友了,作品里都是审美相同的互免模特。 现在想想,我初学摄影时,市场对好作品的评价是“片子很毒,德味很重”,以德系摄影为美,一个时代的标准,决定了一个人的习惯和偏执,也决定了他的标签和风格。 昨晚看朋友圈,从网老友,东京大学博士蒙歌写道:“我学不会新游戏,只玩老游戏,听老歌,因为我已经死在20多岁了,所以我在无意义的生命长河里刻舟求剑。” 2024-01-25 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