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后,八旗官兵及几十万眷属涌入北京。这些旗人起初与京师民人混居,时常发生冲突。
1647年,全国掀起第一次反清浪潮,江西提督金声桓、广东提督李成栋、广西巡抚耿献忠、大同总兵姜镶、延安营参将王永强、甘州副将米喇印等人先后宣布反清复明。

在这种情况下,旗民继续混居,皇宫安全无法保障。并且旗人也容易被同化,重蹈金国的覆辙。
于是,摄政王多尔衮大手一挥,将北京内城的汉人,无论地位高低,全部轰到南城,内城成为八旗聚居区。
自此,旗人与汉民就被隔离开来,形成“旗民分治”的格局。汉人大臣、百姓只有上班、去寺庙烧香拜佛时,才能在白天进入内城。日落之前必须出城,否则问罪!
而内城虽说住的都是旗人,却也有亲疏之分。靠近皇城核心区的都是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只能住在外圈。

随后,清廷又陆续在西安、成都、荆州、江宁(南京)、开封、广州、宁夏、绥远等地兴建了三十多处八旗军驻防地。这些驻防地就是所谓的“满城”。
清代满城分为两类。雍正之前,多在旧城中划出一片区域,赶走原住民,旗人老爷们直接拎包入住。杭州满城、荆州满城就属于这种类型;雍正之后,考虑到旗人与民人同城矛盾重重,便多在旧城之外另筑新城。绥远满城、宁夏满城则属于这种类型。
与京师八旗一样,驻防各地的八旗兵丁平日在满城内生活和训练,不准经营商业、手工艺等。只有遇有战事时才能出城。汉人除货郎外,其他民人不许进入满城,更不可留宿。

有些杠精说清朝满城是明朝卫所的延伸,这是典型的瞎扯淡。
任何朝代都需要在各地驻军,与明朝卫所相对应的清朝机构是绿营。无论卫所兵还是绿营兵,都可以与当地百姓交流、通婚。
而满城内有独立的军粮库、炮厂、弓箭房、演武厅、哨房、马圈,入夜戒严,有旗兵巡逻,禁止随意行走,严格限制旗民交往。很多旗人一辈子就待在满城,别说与当地百姓通婚,甚至就连交流也不行。
还有人说满城的性质相当于后来的鬼子跑楼,这也不恰当。
毕竟皇协军可以进炮楼,绿营可进不了满城。清朝防汉甚于防川,绿营也得时刻提防。

清朝统治者建立满城的初衷是为了维护统治,保持八旗军的战斗力。
但随着时间推移,满城的军事职能逐渐弱化,转变为单纯的生活区。
那些能领到“铁杆庄稼”的旗人,养尊处优,久而久之,丢失了尚武精神,成天就是提笼架鸟,有钱真讲究,没钱穷讲究。

领不到“铁杆庄稼”的旗人,迫于生计,只能偷偷学做手艺,打工赚钱。混得惨的,甚至要靠富裕的旗民舍粥活着。
可即便如此,旗人看到汉人也依然是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
据朱德元帅回忆:“他们(旗人)都凶恶得很,打人,哪一个人都不敢惹他们,所以满城里头老是冷冷清清的,没有人敢进去(成都满城)。”
鲁迅先生早年在南京求学时,也曾见过汉人骑马路过八旗军营,被旗人投石块和辱骂。
要知道,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江宁满城就已经被太平军物理超度过。经过太平天国的震慑,还敢如此嚣张跋扈,可见旗人此前对汉人的欺压只会更甚。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如果把中国比作一条巨龙,那么遍布全国的满城,就好似一个个“困龙钉”,要把这条巨龙钉死在地上。当辛亥革命浪潮席卷全国之际,革命军必然要将这些“困龙钉”全部铲除!

1911年10月12日,武汉三镇光复后,湖北军政府立即传谕荆州旗兵:“如肯归顺,当与汉人一律看待”,否则“大兵一到,玉石俱焚”。
但荆州旗兵拒不投降,负隅顽抗,与湖北民军大战一场。
战至12月,眼看援兵无望,弹药将尽,荆州左翼副都统恒龄(满州正蓝旗)自杀。
恒龄是主战派头子,他一死,荆州旗兵又主动求和,希望军政府发恩饷救急,发给旗人出境谋生护照,允许旗人继续耕作原有公田,以保今后的生计。
看到议和条件,民军将领大怒,表示“欲降则速缴枪弹,欲战则速做准备。”
民军斩钉截铁的答复,让荆州旗兵议和的打算落空,只得放下武器投降。
此战,旗兵伤亡近千人,湖北民军也死伤尤多。由于列强干涉,民军对旗人未行报复。
荆州光复后,荆州满城被拆除。

荆州满城
1911年10月22日,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传到西安,陕西新军中的同盟会骨干与哥老会首领秘密集会,决定响应革命。
当日正午,新军士兵占领陕西军装局(军火库),夺取数万支步枪与弹药库。
随后,起义军(当时称民军)兵分三路:一路直扑陕西巡抚衙门,一路控制鼓楼制高点,一路向满城方向推进。
西安满城位于城东北隅,占地约三平方公里,城内驻扎着八旗官兵及眷属约三万人,其中青壮年男子约五千。
起义军进攻前,旗兵们大多在家中休憩,直到起义军的枪声逼近,西安将军文瑞(满洲镶红旗)才仓促下令关闭城门,组织旗兵上城防守。
但旗兵长期养尊处优,部分士兵甚至连枪械使用都不熟练,且城内火药库年久失修,储存的弹药多已受潮。
10月23日午后时分,起义军攻占钟楼,居高临下,对满城守军形成火力压制。
文瑞见大势已去,投井自尽。残余旗兵群龙无首,纷纷丢下武器逃散。
由于起义军中不乏哥老会成员,且秦陇复汉军政府也没有安置政策,故而西安满城被破后,旗人死伤甚多,有名有姓者达两千余人。幸存的旗人被迫隐姓埋名,四散逃亡。
1912年,陕西都督府下令拆除满城西、南两面城墙。这座存在了260多年的西安城中之城,从此消失。

西安满城
1911年10月,革命浪潮席卷到山西,同盟会山西支部迅速响应。
山西巡抚陆钟琦得知消息,把山西新军两个标调出太原,分散革命力量,同时将分驻山西各地巡防队调回太原接防,以稳定省城。
10月28日下午,同盟会成员阎锡山、温寿泉等人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于29日晨起义。
10月29日,新军士兵冲入太原城,占领子弹库后,旋即炮击太原满城。
城中旗兵正在睡觉,毫无防备,仅进行了短暂抵抗便开城投降。
紧接着,起义军又转而攻打山西巡抚衙门,将陆钟琦乱枪击毙。

陆钟琦
随后,革命党成立山西军政府,阎锡山当选为都督。
太原有两座满城,旧城位于城西南隅,在光绪年间被汾河洪水冲毁。新满城位于城东南角,毁于辛亥革命期间。
1911年11月3日,同盟会、光复会在上海发动起义,攻破了江南制造总局,成立沪军都督府。
受上海光复鼓舞,江苏、浙江的同盟会、光复会成员陆续起义。
11月4日,新军第45标官兵包围江苏巡抚衙门,江苏巡抚程德全表示拥护革命,被推举为都督,苏州宣告光复。
同一天,新军第82标及蒋介石(当时叫蒋志清)率领的一支敢死队向浙江巡抚衙门发动进攻。浙江巡抚增韫(蒙古镶黄旗)躲进马房里,被起义军拿获。

青年蒋介石和母亲
与此同时,新军第81标和光复会成员王金发带领的敢死队拿下军械局。
随后,第81标、82标以及炮队营、工程营等,共五千人围攻杭州满城。
需要指出的是,蒋介石带一百敢死队速通满城,光复杭州,纯属虚构。
蒋大队长确实参加了杭州起义,但攻打满城的主力是新军,不是区区百余名敢死队。
11月5日,得知增韫被俘,满城守军派协统贵林(满洲正红旗)出城投降。起义军承诺不杀一个满人,杭州旗兵遂放弃抵抗,缴械投降。
1913年,考虑城市发展需要,杭州满城被拆除。

杭州满城
杭州光复的当天,新军第10镇和第20协决定在福州举行起义。
起义之前,同盟会发布通告,劝谕福州旗兵投降,企望实现不流血的革命。
但闽浙总督松寿(满洲正白旗)、福州将军朴寿(满洲镶黄旗)不屑一顾,命福州旗兵加强戒备,组建五百人的“杀汉团”。朴寿还令旗营各户准备煤油,以备危急之时集体自焚。
11月8日晚,起义军炮击福州满城。
次日凌晨,旗兵溃败,朴寿见状,丧心病狂地派人四处放火,打算拉着福州汉人同归于尽。幸亏起义军及时救火,才避免了一场人间悲剧。
11月10日清晨,松寿吞金自尽,旗兵缴械投降。
朴寿被俘后,由于态度恶劣,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无悔意,还说汉人就该杀,摆出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起义军决定将他处决,以儆效尤。
结果行刑时,朴寿吓得抖似筛糠,跪在地上哀求,说自己其实是汉人,请求宽恕。行刑人员懒得听他胡咧咧,一刀斩杀。

朴寿
11月8月,新军第9镇统制徐绍桢在南京城外举事。
此前,两江总督张人骏得知苏州光复,害怕第9镇起义,急令江宁将军铁良(满洲镶白旗)坐镇南京,并调江南提督张勋率江防军入守。可以说是早有准备。
而第9镇官兵因为准备不足,很多士兵只有五发子弹,结果进攻南京受挫,伤亡数百人。
11月9日,为了避免无谓牺牲,起义军向镇江方向撤退。镇江旗兵只有几百人,赶紧举白旗投降。
11月11日,江浙联军总司令部在镇江成立。徐绍帧任总司令,指挥上海、江苏、浙江民军约三万人再攻南京。
驻守南京的清军约两万,其中八旗军三千人,张勋的江防营约六千人。

张勋
战至11月下旬,民军扫清南京城外据点,然后居高临下,轰击城内的清军。
12月1日,张人骏、铁良弃城逃走,张勋坚持死战。
第二天,清廷官员以“不杀害旗人”为条件投降,张勋退守徐州。
南京光复后,旗人不再有特权,再加上生活所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便拟定了具体的办法安置旗民,并着手救恤贫困旗人。但有些旗人蹬鼻子上脸,在南北和谈时,上书当局,要求归还旗产。
这下革命党人不干了,一帮前朝余孽作威作福两百多年,现在没砍头就够人道了,居然还想讨回旗产?要是如了你们的意,那民国不白建立了么?于是断然拒绝。

清朝灭亡后,孙中山率领临时政府官员拜谒明孝陵
11月9日,广州以绅商为主导的各界代表在广东咨议局举行大会,要求独立。两广总督张鸣岐表面上同意,暗地里逃往日本。
不久,胡汉民被推举为广东都督,清廷在广东的统治宣告结束。
由于广州商业氛围浓厚,而广州驻防八旗的战斗力又一向羸弱,还没等民军发难,广州旗兵便光速滑跪,自谋生路,成了广州街坊中的一员。
此次政权易手,没有发生武装冲突。

广州满城
11月27日,随着南方各省纷纷光复,四川总督赵尔丰(汉军正蓝旗)被迫交权。
大汉四川军政府在成都成立后,由于赵尔丰的部将朱庆澜担任军政府副都督,仍然控制军权,赵尔丰暗中召边军入省,妄图颠覆军政府。
12月8日,朱庆澜麾下的巡防军哗变,在成都烧杀抢掠。军政府军政部长尹昌衡随即率新军第65标进城平叛,被推举为新任都督。朱庆澜则被逐出军政府。
随后,赵尔丰再次图谋复辟,被尹昌衡下令处决,清廷在四川的势力自此瓦解。

与顽固的赵尔丰的不同,成都将军玉昆(满洲镶红旗)的思想较为开明,也可以说是识时务,曾多次保护四川革命党。
因为玉昆大义明理,且有保护革命党人在先,军政府在成都旗兵投降后,厚待旗兵及家属。使旗人得以保全性命,并逐步融入新社会。
辛亥革命期间,大部分旗人都选择保命,而非效忠。但宁夏驻防八旗是个例外。
由于晚清西北战事不断,宁夏旗兵长期身临前线,保持了尚武传统。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宁夏后,宁夏革命党人响应革命,很快占领宁夏省城(银川),成立了军政府,并围攻宁夏满城。不料却碰了钉子,伤亡惨重,导致宁夏起义失败。
1912年,袁世凯任命马福祥为宁夏总兵。

马福祥是甘肃人,在宁夏没有根基,必须要拉拢地头蛇。因此上任伊始,他便与宁夏将军常连结拜为兄弟,并以旗兵拥护有功为由,照旧发军饷,对佐领级(相当于营长)以上人员还分别授予三等至五等文虎勋章。
就这样,虽然大清没了,可宁夏驻防八旗却保留了下来。
直到1914年,马福祥担任宁夏镇守使,同时兼任宁夏满营将军,地位日趋稳固,这才开始着手裁撤满营。
一次宴会上,马福祥推杯换盏之间,向常连提出解散满营。
常连也不傻,大清复辟无望,倒不如借坡下驴,拿钱走人。
于是,马福祥从北洋政府领来二十万两白银,作为遣散费。宁夏满营自此化旗为民,逐渐融入银川的百姓之中。
1929年,马福祥之子马鸿逵下令拆除满城房屋,修建飞机场。宁夏满城不复存在。
民国年间,大部分满城被拆除,如今只有庄浪满城城墙保存得还算完整。绥远满城将军衙署的主体房屋建筑尚存。新疆巴里坤满城也有部分残址。成都、广州的街巷中可以寻觅到旧日旗营布局的痕迹。

成都宽窄巷子,曾是成都满城的一部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