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用人不重视家世出身的后醍醐天皇为什么没有获得中下层的支持?

本鬼在前文《为什么说日本的后醍醐天皇在用人时其实并不重视家世出身?》中提到,日本后醍醐天皇在用人时其实并不重视家世出身。

本鬼在前文《为什么说日本的后醍醐天皇在用人时其实并不重视家世出身?》中提到,日本后醍醐天皇在用人时其实并不重视家世出身。比如“三木一草”的楠木正成和名和长年出身于民间“恶党”,结城亲光是武士庶流,北畠亲房、北畠显家和千种忠显是公家庶流,新田义贞是贫穷御家人。

在很多人的固有观念中,既然后醍醐天皇用人并不重视家世出身,那他应该能够获得当时日本社会中下层的支持。然而后醍醐天皇恰恰是因为没有获得中下层的支持才被足利尊氏推翻的。那么用人不重视家世出身的后醍醐天皇为什么没有获得中下层的支持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首先要说明的是,想要获得某个社会阶层的支持,只是从该阶层破格提拔几个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满足该阶层的整体利益需求,否则被破格提拔的人也不过是本阶层的“叛徒”而已,比兔平清盛。在后醍醐天皇实行“建武新政”之时,日本社会的中下层主要由地方武士和农民商人组成。

地方武士的整体利益需求主要有三个:第一是继续保持镰仓幕府开创的武家政治,不愿意回到被朝廷公家支配的奈良、平安世代;第二是获得更多的新领地;第三是获得更多的权力,特别是地方的行政权和文化上的话语权。这也是武士在镰仓后期到室町初期盛行“婆娑罗文化”的主要原因。

农民商人的整体利益需求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减轻征税(日本古代称为年贡)的额度,缓和阶级矛盾;第二是建立稳定的秩序,保证农业生产和商业流通不受破坏;第三是结束镰仓时代对农民和商人的“公家和武士二元支配”体系。这第三个最重要的,这个不解决,前两个也是无从谈起的。

然而后醍醐天皇的“建武新政”恰恰满足不了地方武士和农民商人的整体利益需求。因为“建武新政”本质上是“公家一统之政”,所以“建武新政”的目标就是将武士重新变成被朝廷贵族支配的家奴打手,不可能给武士更多的领地和权力。不过后醍醐天皇也知道彻底消灭武士阶层是不太可能的。

于是后醍醐天皇的方案是地方权力交给公家庄园掌管的国司,武士则以守护之职为国司提供军事力量。只要武士能够接受这一安排,后醍醐天皇就允许武士保持现有的领地和权力。这就意味着镰仓时代对农民和商人的“庄园和武士二元支配”体系不仅没有被“建武新政”废除,反而被加强了。

另外,后醍醐天皇为了提振天皇的权威而大兴土木,相关的经济负担也压到了地方武士和农民商人身上。结果是后醍醐天皇的“建武新政”不仅没有满足地方武士和农民商人的整体利益需求,还损害他们的现有利益。就算用人不重视家世出身,后醍醐天皇也得不到日本社会中下层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