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达子
本文共2422字,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前言《左传》里有句老话叫“居安思危”,汉高祖刘邦怕是最懂这句话的帝王。两千年来,提起刘邦,绕不开的就是杀功臣的骂名:飞鸟尽良弓藏的吐槽,过河拆桥的非议,把他钉在凉薄帝王的标签上。

可很少有人回头看:刘邦死后15年,他亲手挑选的托孤大臣们,干了件比兔死狗烹更狠的事,他们把刘邦的嫡孙全杀了。托孤大臣们为什么要杀他们呢?今天老达子就来跟大家聊聊背后的故事~
刘邦托孤公元前195年,刘邦躺在长乐宫的病榻上,吕后握着他的手问:“陛下百年后,萧相国死了,谁能接班?”
刘邦喘着气:“曹参可以。”
“曹参之后呢?”
“王陵,不过他太直,得让陈平帮他。陈平聪明有余,稳重不足,得用周勃镇着——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
这是刘邦最后的托孤安排。他把权力分成了三股:外戚:吕后掌后宫,代行皇权;功臣:周勃当太尉(管军队),陈平当丞相(管政务)和宗室:刘肥、刘如意等诸侯王守在封地,作为藩屏。
他以为这三股力量能互相牵制,吕后能压得住功臣,功臣能制衡外戚,宗室能威慑野心家。可他没说出口的是:这三股里,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功臣。
因为刘邦太懂功臣的本性了。
当年打天下时,韩信要当假齐王,刘邦正在荥阳被项羽围得半死,收到信当场就骂:“老子困在这等死,你居然要自立为王!”要不是张良踩他脚,他差点把韩信的使者砍了。
后来韩信又说臣多多益善,刘邦笑着问:“那你怎么被我擒了?”韩信说“陛下善将将”,这话听着谦虚,实际里面藏着不服:“我能打,你能管我,但我未必服你。”
还有萧何。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回来,看见长安百姓拦路告状,说萧何强买民田几千万。刘邦笑着对萧何说:“你倒会替百姓着想啊!”
过了些日子,萧何又替百姓上奏,要把御苑空地改作农田。刘邦大怒,骂他:“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随后就把萧何关进了大牢。

刘邦不是天生的兔死狗烹爱好者。他杀韩信、斩彭越、诛英布,不是因为残忍,是因为他见过太多功臣变权臣的例子了,比如战国时的田氏代齐,秦国的赵高乱政,哪一个不是功臣架空了皇权?
刘邦最后的防线刘邦为什么要布这么复杂的局呢?因为他太清楚自己的儿子了,刘盈连只鸡都不敢杀,怎么镇得住那些跟着自己屠秦灭项的老臣呢?
比如韩信,当年刘邦被项羽围在荥阳,韩信就派人来要假齐王(代理齐王)。后来天下定了,韩信多多益善的野心就露出来了。
刘邦改封他为楚王,他却藏着项羽的旧将钟离眜;刘邦召他回长安,他称病不去;后来有人告他谋反,刘邦用计把他绑回长安,降为淮阴侯。
再比如彭越,刘邦让他出兵打陈豨,他称病不去,只派了个将领带了点兵,刘邦骂了他两句,他就慌了,想亲自去请罪,结果手下人说:“你现在去,肯定被抓,不如反了!”
你说刘邦能不杀他吗?你是皇帝,手下有个握着重兵的功臣,你叫他帮忙他不去,你骂他他下面人就劝他造反,你死了,你儿子能镇住他吗?
刘邦杀韩信、彭越、英布,从来不是忘恩负义,是提前消除能威胁子孙的变量。他能杀异姓王,能订白马之盟,能安排托孤大臣,可他管不了人心啊~

他管不了吕后会专权,吕后后来封诸吕为王,打破了非刘氏不王的盟誓。他也管不了功臣会反噬,吕后一死,陈平、周勃联合刘章(刘邦的孙子)杀了诸吕,这就是诸吕之乱~
诸吕之乱吕后临终前的安排,与其说是壮大吕氏,不如说是自保:让吕禄掌北军(长安城防军)、吕产掌南军(皇宫卫队),反复叮嘱不要送丧,不要被人控制。
可这两个吕氏子侄,根本不是功臣们的对手:他们连谋反的勇气都没有,却成了功臣们夺权的借口。
吕后刚死,陈平就找来了老臣陆贾,撺掇他去游说周勃:“你俩要是联合,天下就定了!”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原文:陆生往说陈平曰:将相和,则士附;士附,权即不分。平然之,乃与太尉周勃深相结。接下来的剧本,全在功臣们的算计里:
他们让郦寄(吕禄的好友)骗吕禄:“你把兵权交出来,回赵国当王,大家就不会怀疑你了”。吕禄居然信了,乖乖把北军兵符给了周勃。
然后,周勃冲进北军大营,喊了一嗓子:“支持吕氏的露右胳膊,支持刘氏的露左胳膊!士兵们全露左胳膊”。不是他们多忠于刘氏,是周勃手里拿着兵符,不听话就得死。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太尉入军门,行令军中曰: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军中皆左袒。
等吕氏宗族的人头挂满长安城,功臣们才慢悠悠地说:“吕氏要谋反,我们是平叛”。可《史记》里早写明白了:吕禄、吕产连集结军队都没做,反而是功臣们先动的手。
所谓诸吕之乱,不过是功臣集团借反吕之名,把阻碍自己掌权的吕氏一族全清了。
为什么要杀刘邦的嫡孙?可吕氏的血还没干,功臣们的刀又对准了刘盈的四个儿子:后少帝刘弘、梁王刘太、淮阳王刘武、常山王刘朝。
他们给的理由冠冕堂皇:“这些孩子不是刘盈亲生的!是吕后抢了别人的儿子,杀了他们母亲,冒充皇子”!
可稍微用点脑子就知道,这是鬼话,刘盈是皇帝,后宫的孩子是不是他的,满朝大臣能不清楚?吕后要壮大吕氏,直接封侄子为王就行,犯得着偷换皇子?
功臣们的真心话,藏在《史记》里的阴谋二字:“现在我们灭了吕氏,如果留下少帝,等他长大掌权,我们全得死!他们怕的不是孩子,是孩子的身份。”
刘弘是汉朝法理上的正统皇帝,是吕后的亲孙子,是刘盈的嫡子。等他长大,一定会问:“你们为什么杀我奶奶的家族?为什么杀我母亲(吕后选的后妃)?”到时候,功臣们的平叛之功会变成谋反之罪,脑袋搬家都是轻的。

所以他们必须得杀,哪怕这些孩子是刘邦的嫡孙,是汉朝的合法继承人。
公元前180年十月,11岁的刘弘被请出皇宫,当晚就死了;刘太、刘武、刘朝几个幼子,全被秘密处死。刘邦拼了命保护的嫡脉,就这么被托孤大臣斩草除根。
老达子说当我们穿透平叛的历史迷雾,才会懂:刘邦的狠,不过是一个皇帝提前看见的灾难——他没能挡住所有祸,但至少用自己的骂名,替子孙挡了最烈的那一场。而那些骂他凉薄的人,或许从来没站在皇帝的位置上想过:如果换做你,面对一群能推翻秦朝、能跟项羽争天下的功臣,面对一个刚建立的、根基不稳的汉朝,你会不会也选择先下手为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