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的一个普通工作日,胡润研究院的发布厅里闪光灯此起彼伏。
当《2025胡润中国U40企业家榜》揭晓时,一个陌生的名字——张俊杰,霸王茶姬创始人,以135亿元人民币财富首次上榜,位列第13位。

更让人惊讶的是,就在一个月前,这个名字已经出现在《2025年胡润百富榜》第504位。而在今年7月,他还入选了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单。
一个没上过学、10岁开始流浪、18岁才识字的“90后”,如何在短短八年内打造出一个茶饮帝国? 这个问题的答案,远比榜单上的数字更引人深思。
No.01从流浪儿到店员的艰辛蜕变
1993年的春天,张俊杰(原名张军)出生在云南昆明一个普通家庭。谁也想不到,这个平凡的起点,会在他10岁那年急转直下。
“那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多年后,张俊杰在极少数的公开分享中这样描述,“父母相继离世,我一个10岁的孩子,突然之间就无家可归了。”
为了活下去,他开始在昆明街头流浪。睡在天桥下,捡拾餐馆后厨扔掉的剩菜,与野狗争食,这些在电影中才有的情节,却是他七年生活的日常。
“最难受的不是饥饿,而是那种看不到希望的绝望。”他后来回忆说。
2010年1月,转机悄然来临。17岁的张俊杰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一家台湾企业开的奶茶店。店主看着这个衣衫褴褛却眼神清澈的少年,心一软,决定给他一个试工的机会。
“我当时就想,一定要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张俊杰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别人千8小时,我就干12小时;别人下班去玩,我就留在店里研究怎么做奶茶更好喝。”
然而,一个巨大的障碍横在他面前——18岁的他,竟然不识字。“我第一次看菜单时,连‘珍珠’和‘奶茶’都不认识。客人点单,我只能靠记位置和价格来应对。”
为了克服这个障碍,他做了一件让所有同事震惊的事:用三个月工资买了一本《新华字典》,从拼音开始学起。
“我每天凌晨4点起床,一边煮茶一边认字。店长看到后,不但没有骂我,反而主动教我。”说到这里,张俊杰眼中闪过一丝感激。
他的勤奋很快得到回报。从清洁工到店员,再到店助、店长,他只用了别人一半的时间。21岁时,他已经成为区域督导,管理着5家门店。
“那段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命运给你的所有磨难,都是在为未来的爆发积蓄能量。”张俊杰说。
No.02在失败中摸索创业门道
在奶茶行业摸爬滚打数年后,张俊杰的职业生涯迎来新的转折。他先后担任云南大维饮品有限公司的区域副经理、特许经营合伙人,深入了解了饮品行业的运营模式。
2015年7月,他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加入上海木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担任合作部副部长,负责亚太区业务。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从熟悉的奶茶行业跳到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张俊杰解释说,“我想学习现代化企业的管理经验,看看大公司是怎么运作的。”
这段经历虽然短暂,却为他日后管理霸王茶姬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上海工作期间,他系统学习了供应链管理、品牌建设和国际化运营等知识。
然而,创业的火焰始终在他心中燃烧。2016年底,张俊杰用全部积蓄接手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奶茶店。这家位于街角的小店,因为位置偏僻,生意一直很差。
“朋友都劝我不要接这个‘烂摊子’,但我看中的是它的潜力。”张俊杰回忆道。
由于资金紧张,他想出了一个创新的合作方案:跟原店主商量,先经营半年,盈利后五五分成。这个方案打动了店主,也让他得以用最小的启动资金开始了第一次创业。
店铺开业后,生意确实如预料中惨淡。第一天只卖出了7杯奶茶,收入还不到100元。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想怎么突破。”张俊杰说,“后来我发现,光在店里等客人是不行的,必须主动出击。”
他开始尝试各种营销方法:到周边写字楼发传单、跟附近的小卖部合作代销、甚至提供“满5杯起送”的外卖服务——这在当时还是个新鲜概念。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跟小学门口的小卖部老板说,你把我的奶茶放在显眼位置,每卖出一杯我给你分3块钱。就这样,第一个月通过小卖部就卖出了300多杯。”
三个月后,这家曾经濒临倒闭的店铺竟然起死回生,月营业额达到5万元。一年后,张俊杰不仅还清了转让费,还在昆明其他区域开了3家分店。
这段经历让他积累了宝贵的创业经验,也让他敏锐地察觉到传统奶茶行业的痛点:同质化严重、产品创新不足、用户体验欠佳。
“当时我就想,如果能做一个品牌,既保留茶的文化底蕴,又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一定会大有可为。”
No.03霸王茶姬的差异化崛起
2017年6月,张俊杰在云南昆明正式创立霸王茶姬。此时的中国新茶饮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
喜茶、奈雪的茶占据高端市场,蜜雪冰城牢牢把控下沉市场,中间还有无数区域品牌激烈厮杀。作为一个新品牌,如何突围成为摆在张俊杰面前的难题。
“当时我们团队只有7个人,启动资金不到100万。”张俊杰回忆说,“如果跟风做水果茶,需要采购各种新鲜水果,供应链压力大,而且保质期短,损耗率高。”
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张俊杰发现了一个被忽视的细分市场——原叶鲜奶茶。
“当时的奶茶大多用茶粉或茶精,而我们要用原叶茶+鲜奶,做真正健康、好喝的奶茶。”这个定位不仅差异化明显,还巧妙地避开了与巨头的正面竞争。
2017年11月17日,第一家霸王茶姬在昆明五一路开业。店面只有30平米,装修却别具匠心——融合了戏曲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这在当时普遍追求“洋气”的茶饮市场中显得独树一帜。
然而,创业初期的道路并不平坦。“开业第一个月,日均销售额只有800元,连成本都不够。”张俊杰坦言,“我们当时上了49个SKU,从芝士奶盖到果茶应有尽有,但反而让顾客记不住特色。”
转机出现在他们决定砍掉80%的SKU,聚焦“原叶鲜奶茶” 之后。特别是主打产品“伯牙绝弦”的推出,彻底改变了局面。
“伯牙绝弦这个名字来自《汉书·扬雄传》,讲的是伯牙与钟子期知音难觅的故事。”张俊杰解释说,“我们想传达‘知音难觅,茶香可寻’的理念。”
这款产品采用茉莉雪芽做茶底,搭配优质鲜奶,口感清新自然。上市后迅速走红,如今每年卖出2.3亿杯,占总销售额的30%。在定价策略上,张俊杰也展现出精准的市场洞察。
“我们定位在16-25元这个区间,正好填补了市场空白。”他分析说,“3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和15元以下的平价市场竞争激烈,而15-25元这个中端市场反而机会更大。”
这个判断很快得到验证。随着消费降级趋势显现,喜茶、奈雪等高端品牌被迫降价,而霸王茶姬因为提前卡位,反而享受到了市场红利。
No.04资本助力下的快速扩张
2021年,成为霸王茶姬发展的关键转折点。这一年,张俊杰做出两个重要决策:将总部从昆明迁至成都,并完成超过3亿元的A轮和B轮融资。
“当时我们在云南有近200家店,但要走向全国,需要更广阔的平台和资本支持。”张俊杰解释说。
融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XVC创始人胡博予回忆首次见张俊杰时的情景:“他开口要7亿元的投后估值,但我们只聊了7天就决定投资,因为他的经历和能力太特别了。”
更让胡博予惊讶的是,在一次路演中,张俊杰讲解板书时很多字都用拼音代替。“那时我才真正理解他说的‘没上过学’是什么意思。”
获得资本加持后,霸王茶姬开始快速扩张。张俊杰独创的 “管理型加盟模式” 成为制胜关键。
“我们不是简单的品牌授权,而是为加盟商提供全方位支持。”张俊杰介绍说,“每个区域都有专属的支持团队,从选址、装修到运营、营销,全程保驾护航。”
这种模式的效果立竿见影:2022年底,霸王茶姬门店数突破1000家;2023年达到3500家;到2024年底,这个数字变成了6440家。
更惊人的是单店运营数据:2024年,霸王茶姬中国门店月均GMV达51.2万元,月均出杯量25000杯,日均833杯,这些指标都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加速国内布局的同时,张俊杰也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2019年8月,霸王茶姬海外首店在马来西亚开业,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随后,他们陆续进入新加坡、泰国等市场。
“我们要做‘中国的星巴克’,把东方茶文化推向世界。”张俊杰说。
No.05上市之后,新挑战与新战略
2025年4月17日,霸王茶姬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CHA”(茶的拼音)。发行价28美元,开盘即大涨至33.75美元,市值一度突破75亿美元。
这一刻,张俊杰站在敲钟台上,眼中闪着泪光。“从昆明街头流浪,到纳斯达克敲钟,这条路我走了22年。”
然而,上市后的挑战接踵而至。2025年第二季度,外卖平台掀起“价格大战”,各大茶饮品牌纷纷加入补贴行列。出人意料的是,霸王茶姬选择了不参与。
“通过短期补贴为主导的竞争行为,对于长期的市场发展来说是不可持续的。”在业绩交流会上,张俊杰这样解释他的决定。
数据显示,霸王茶姬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门店月均GMV为40.44万元,同比下跌24.84%。面对投资者的质疑,张俊杰保持了难得的冷静。
“我们坚持三个原则:第一,坚决不盲目跟风卷入价格战;第二,坚持高价值品牌战略;第三,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运营提升效率。”
他的判断很快得到验证。随着补贴退潮,霸王茶姬的业绩开始回升。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达67.2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13.1亿元,同比增长6.8%。
在海外市场,霸王茶姬的表现更加亮眼。2025年第二季度海外GMV达2.352亿元,同比增长77.4%。截至6月底,海外门店达208家,覆盖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和美国。
张俊杰还组建了全新的北美管理层团队,聘请前星巴克中国首席市场官Emily Chang担任北美首席商务官,前荷兰兄弟咖啡开发副总裁Aaron Harris担任北美首席发展官。
“我们要用本地化的人才做本地化的市场。”张俊杰说。
No.06张俊杰的创业哲学
在海底捞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后,张俊杰与海底捞创始人张勇的一次对话中,透露了自己改名的原因。
“张军这个名字太普通了,我想要一个能时刻提醒自己的名字。”他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我要做能认清时代潮流的人。”这种“识时务”的智慧,体现在他创业的每个关键决策中。
当大家都在做水果茶时,他选择做原叶鲜奶茶;当行业陷入价格战时,他坚持价值竞争;当其他品牌固守本土时,他大胆出海。
“很多人问我成功的秘诀,其实就一句话:在正确的时机做正确的事。”张俊杰总结说。
他的办公室挂着一幅字:“茶道即商道”。他解释说:“做茶如做人,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急功近利做不出好茶,也做不成大事业。”
尽管身家百亿,张俊杰依然保持着极简的生活方式。他无房无车,出差住经济型酒店,最爱吃的还是员工食堂的米线。“财富只是实现梦想的工具,而不是人生的目的。”他说。
在内部管理中,他推行“三现主义”(现场、现物、现实),要求高管每月至少巡店10次。“脱离了一线,再好的战略都是空中楼阁。”

2025年10月,霸王茶姬马来西亚第200家店开业典礼上,张俊杰看着店内排起的长队,思绪回到了15年前那个在奶茶店里偷偷学认字的下午。
“如果当时有人告诉我,15年后我会站在这里,我一定觉得他疯了。”他在开业致辞中说,“但人生就是这样,只要不放弃,最坏的结局不过是大器晚成。”
从云南昆明的流浪儿,到掌控6440家门店的茶饮帝国掌舵人,张俊杰用22年时间完成了一场生命的逆袭。
当记者问他成功的终极秘诀时,他想了想说:“我只不过是把别人抱怨命运的时间,用来改变命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