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很难被发现的,披着理性外衣的「反智」

宇程 2024-03-05 09:11:17

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我们在介绍老子与孔子思想的过程中,大家对老子与孔子的态度差异,真是非常大。

一提到孔子,很多人就习惯性地黑孔子,而对老子,则心怀崇敬,犹如滔滔江水。

其实,习惯性地误解孔子,盲目地黑孔子,是一种披着理性外衣的「反智」。

真正的孔子,不是被现在很多人误解的孔子,事实上孔子与老子一样,是传承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开创的「中国源头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而「中国源头文化」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就是怎么通过「心智系统转换」开发与训练人的「高端思考」能力:「感知能力」。

不同于老子对「中国源头文化」的传承路径,孔子是用自己独到的「言传身教」方式,开创了全新的传承路径——从「思维训练」角度,来进行传承。

孔子不仅对上古传承下来的开发与训练「感知能力」的方法,进行了学习与自我探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最大可能地普及推广,他所付出的努力、经历的苦难也是非同一般。

但是,两千多年后的现代人,却对孔子有诸多误解。

最典型的,就是用一种非常「表面」的视角,去盲目地俯视孔子。

认为孔子创办的就是一家「葬礼公司」,与这家「葬礼公司」相关联的还有一所「葬礼学校」。

但是,放下这种「表面化」的认知,去透视孔子所传授内容的真正内涵,可以知道:

孔子其实是在帮助弟子们开发与训练「感知能力」。

「葬礼」只是轩辕黄帝所开创的整个「礼」的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礼」是一个体系,是轩辕黄帝开创的在现实生活与工作中,开发与训练「感知能力」的体系。

所以,孔子是在自己生活的时代背景下,以当时人生活中广受重视的场景「葬礼」来作为切入点,宣传和推广轩辕黄帝开创的这个「礼」的训练体系。

这一点我们可以联系一下自身,请试想一下,「葬礼」在古代和现代一样,都是备受重视的存在,众多的家族成员、单位领导和同事都会参与,孔子就想到了在这样的场合来推广「礼」的训练体系,不得不说,这是非常高明的。

而且,收入还高。

他把这种广受重视的场景,变成了进行「思维训练」的系统情境,在提升弟子们心智水平开发「感知能力」的同时,还解决经济问题。

经过这种系统的训练,孔子所教出来的弟子,因为有了「感知能力」,遇到任何事,即使之前没有专门学过这类事的处理方式,也都能应对得出神入化。

比如没学过打仗,遇到战争却能战而胜之,等等。

类似的神奇情景,用当时的话来说,就是「不学而知,不学而能,生而知之」。

这就是「感知能力」神奇的地方。

这也是孔子不教弟子具体的某一项学问,但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的弟子都能做得出神入化的关键所在。

当然,时代变化了,切入点也可以变化,并不是只能应用于「葬礼」,只要是广受重视、利国利民的场景,都适合作为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思维训练」系统情境。

比如,教育、职场,都是广大现代人需要提升「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系统情境。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低端思考能力「认知能力」普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作为拥有「两套心智系统」的人,就更需要开发「感知能力」这种高端思考能力了。

能开发出「感知能力」,从而启用人的「第二套心智系统」,是人超越「人工智能」的唯一途径。

而开发「感知能力」的方法,孔子那里早就有了现成的,而且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不断被验证,培养出过许许多多拥有高端思考能力的人。

我们现代人需要做的,就是慧眼识珠,能透过表象看到本质。

「感知能力」不是「认知能力」,这是一种远超「认知能力」的高端思考能力。

例如,我们现在所了解的柏拉图、达芬奇、爱因斯坦、特斯拉所用的,都是这种「感知能力」。

只是他们所用的这种「感知能力」都源自于天赋。

而中国老祖宗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经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的专门开发与训练这种「感知能力」的体系,可以让人不是靠天赋,而是通过有步骤的训练,就能学会自主进入「感知」状态,获得「感知能力」的方法。

孔子对这种训练「感知能力」的方法的传承,独树一帜,非常详实,我们已经把用「源头甲骨文」字义破译《大学》《中庸》《论语》所得的内容,发布在心智玩家的专栏《向孔子学功夫》。

希望大家能抛开误解,看到一位智慧超群、仁者爱人的「真正孔子」!

并且,跟着孔子学习开发「感知能力」的方法,在练习中成功启动自身的「第二套心智系统」,拥有超越「人工智能」的本事!

0 阅读:0

宇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