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马谡如果当道下寨,能不能守住街亭?司马懿说得再明白不过

公元228年春季,陇山地区爆发的街亭战役对蜀汉政权具有决定性战略意义。此役作为诸葛亮首次北伐的关键节点,其失利对蜀汉复兴

公元228年春季,陇山地区爆发的街亭战役对蜀汉政权具有决定性战略意义。

此役作为诸葛亮首次北伐的关键节点,其失利对蜀汉复兴大业造成了深远影响。

从军事战略角度分析,马谡未遵循诸葛亮预设的防御部署,直接导致这一战略要地的失守。

值得注意的是,曹魏军事统帅司马懿的战术应对,已充分印证了该战役的必然结果。

此战发生时,魏蜀吴三方势力正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其胜负直接影响了后续三国格局的演变。

自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逝后,曹魏朝堂普遍认为蜀汉已无抗衡之力,将军事重心转向东线,全力抵御孙权的东吴大军。

陇右地区作为连接蜀地与中原的战略枢纽,长期处于防务空虚的状态——守军不足万人,粮草储备仅够支撑三个月,连边境的烽火台都常常因士兵懈怠而熄灭。

诸葛亮敏锐地捕捉到这个战机,于公元228年正月悄然集结五万蜀军,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名,兵分三路北伐:一路由赵云、邓芝率领,出斜谷充当疑兵,牵制曹魏关中主力;一路由魏延率领,攻略武都、阴平二郡,打通粮道;而诸葛亮则亲率主力,直扑祁山。

蜀军的突然出击,让曹魏朝野震动。

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守将见蜀军势如破竹,纷纷献城归附,短短十余日内,陇右五郡已失其三。

消息传到洛阳时,魏明帝曹叡正与大臣们商议春耕事宜,听闻此讯后勃然大怒,当即下诏亲赴长安督战,并任命名将张郃为统帅,率领五万精锐骑兵,星夜驰援陇右。

此时,街亭的战略价值骤然凸显——这座位于陇山山脉中段的小城,是魏军进入陇右的唯一通道,其地势险要,主道狭窄仅容两车并行,两侧山峰陡峭,易守难攻。

谁能掌控街亭,谁就等于扼住了战场的命脉:若蜀军守住此地,便能为诸葛亮争取足够时间巩固陇右,进而挥师关中;若街亭失守,蜀军将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此前的战果将尽数化为泡影。

肩负守卫街亭重任的,是诸葛亮极为器重的参军马谡。

马谡出身荆州名门马氏家族,其兄长马良曾是刘备麾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私交甚笃。

马谡自幼熟读兵法,对《孙子兵法》《吴子》等兵书倒背如流,常常与诸葛亮彻夜探讨军事谋略,曾在南征孟获时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深得诸葛亮赞赏。

但刘备临终前,曾特意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彼时的诸葛亮,一方面急于培养蜀汉新一代将领,以填补夷陵之战后人才断层的空缺;另一方面,他对马谡的才华深信不疑,认为只需给予实战机会,马谡便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最终,诸葛亮力排众议,任命马谡为街亭守将,并派经验丰富的副将王平辅佐,同时反复叮嘱:“街亭虽小,干系甚重。汝须依山傍水,当道下寨,切勿有误。”

公元228年2月,马谡率领两万蜀军抵达街亭。

站在高处俯瞰战场,他面临着一个关键抉择:是严格遵从诸葛亮的指令,在主道两侧构筑营垒,还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调整部署?

从军事常理来看,“当道下寨”无疑是最稳妥的选择——街亭主道狭窄,蜀军只需在此修筑防御工事,配备弓弩手与擂木滚石,便能有效阻挡魏军进攻。

更重要的是,主道南侧不远处有一条溪流,水源充足,既能保障士兵饮水,又能维持粮草运输。

副将王平也多次进言,恳请马谡按诸葛亮的指令布防,但马谡却有自己的想法。

他认为,兵法有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若将军队部署在街亭南侧的南山上,既能俯瞰魏军动向,又能在魏军进攻时发动俯冲,一举击溃敌军。

马谡的这个决定,暴露了他致命的短板——精通兵法理论,却缺乏实战经验。

南山虽地势较高,但山顶平坦,无险可守,且山上没有水源,士兵饮水需下山取用;更重要的是,南山四周无屏障,一旦被魏军围困,蜀军将陷入“无水可饮、无粮可食”的绝境。

王平看出了其中的风险,反复劝阻:“参军,南山虽高,却无水源。若魏军断我水道,我军必乱!”

甚至搬出诸葛亮的军令,恳请马谡收回成命。

但马谡此时早已被自己的“奇谋”冲昏头脑,不仅不听劝阻,反而斥责王平:“汝乃一介武夫,懂什么兵法!韩信当年背水一战,不也大胜敌军?我今居高临下,正当效仿古人,破敌建功!”

最终,马谡下令将主力部队调往南山,仅留少量士兵在主道设防,而王平见劝阻无效,只得暗自调派一千士兵,在山脚要道构筑简易营垒,以备不时之需。

就在马谡完成布防的第三天,张郃率领的魏军便抵达了街亭。

这位身经百战的曹魏名将,曾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历经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无数硬仗,有着极为丰富的实战经验。

他抵达街亭后,并未急于进攻,而是先派人勘察蜀军部署。

当得知蜀军主力驻扎在南山上时,张郃当即大笑:“马谡竖子,不知兵法!”

随后,他迅速做出部署:一方面派两万士兵封锁南山下山的道路,切断蜀军水源;另一方面,派一万士兵进攻山脚的蜀军据点,其余兵力则在南山四周构筑营垒,形成合围之势。

魏军的行动极为迅速,不到一天时间,便完成了对南山的封锁。

被困在南山上的蜀军,很快便陷入了困境——士兵们饮水耗尽,口干舌燥,军纪开始涣散。

马谡多次下令突围,试图打通水道,但魏军早有防备,蜀军每次冲锋都被弓箭击退,伤亡惨重。

更糟糕的是,马谡在军队管理上毫无章法,据《三国志・蜀书・马谡传》记载,他……

“举措烦扰,不知变通”。

在士兵缺水缺粮的情况下,仍强令士兵修筑复杂的防御工事,导致士兵怨声载道,士气低落。

公元 228 年 2 月 28 日清晨,张郃见蜀军已陷入绝境,下令发起总攻。

魏军从四面八方向南山冲锋,而蜀军因饥渴交加,早已失去抵抗之力,纷纷溃散。

马谡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少数亲信突围逃走。

街亭就此失守,而王平率领的一千士兵,在山脚顽强抵抗,为蜀军主力撤退争取了时间,成为这场惨败中唯一的亮点。

街亭失守的消息传到诸葛亮的大营时,这位蜀汉丞相正在筹划进攻天水郡。

听闻此讯,诸葛亮手中的羽扇轰然落地,他长叹一声,眼中满是失望与痛心。

此时,魏军已逼近蜀军主力,若不及时撤退,恐有全军覆没之险。

诸葛亮只得下令撤军,此前归附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再度落入曹魏手中,数万蜀军将士的血汗付诸东流。

经此一役,曹魏彻底重视起陇右防务,不仅增派兵力驻守,还修建了大量防御工事,蜀汉再难找到如此绝佳的北伐时机。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懿对马谡部署的反应,极具戏剧性。

当司马懿最初得知诸葛亮派军驻守街亭时,这位以沉稳著称的军事家曾对儿子司马昭感叹:“诸葛亮真乃神人!街亭乃陇右咽喉,他竟能先我一步派兵驻守,吾不如也!”

但当探马禀报蜀军舍水上山,将主力部署在南山上时,司马懿先是神色凝重,随即放声大笑,对司马昭断言:“若兵果在山上,乃天使吾成功矣!”

在司马懿看来,居高临下看似是明智之举,实则犯了兵家大忌 —— 战争的根本,在于保障军队的生存与补给,一旦失去水源与粮道,再高明的战术也无济于事。

他直言马谡 “徒有虚名,庸才耳”,这番评价不仅是对马谡个人的否定,更是对 “纸上谈兵” 者的辛辣嘲讽。

司马懿的判断并非没有依据。

若马谡当初遵从诸葛亮的指令,在当道下寨,至少能形成短期的坚固防御。

魏军若想攻克街亭,要么付出巨大伤亡强攻,要么陷入漫长的围困 —— 而无论是哪种结果,都能为诸葛亮平定陇右争取宝贵时间。

届时,诸葛亮或许能巩固陇右防务,打通与西域的联系,为蜀汉争取更多的资源与盟友,北伐的局势也将彻底改变。

马谡的悲剧,本质上是军事理论与实战脱节的必然结果。

站在南山之巅,他满脑子都是《孙子兵法》中 “居高临下,势如破竹” 的箴言,却忘了战场最基本的生存法则 —— 水是军队的生命线,没有水源,再精锐的部队也会沦为乌合之众。

王平三次进言,反复强调水源与粮道的重要性,但马谡却始终沉浸在自己的 “兵法幻想” 中,将战争视作经史中的传奇故事,而非血肉横飞的生死较量。

他妄图复制韩信背水一战的奇迹,却忽略了一个关键前提:韩信背水列阵前,早已算准士兵的心理,知道 “置之死地而后生” 能激发士兵的斗志;而马谡的部署,只会让士兵陷入 “置之死地而必死” 的绝境。

从更深层次来看,马谡的失败,也是蜀汉人才困境的缩影。

夷陵之战中,蜀汉损失了关羽、张飞、黄忠等一大批中生代将领,人才断层问题极为严重。

诸葛亮执政后,虽致力于培养新人,但可用之才寥寥无几 —— 魏延虽勇猛善战,却性格孤傲,难以统领全局;赵云年事已高,难堪重任;王平虽经验丰富,却出身行伍,文化水平有限,难以独当一面。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不得不破格提拔马谡这类谋士型人才,希望他们能在实战中成长。

但遗憾的是,当理论家遇上实战家,结局早已注定。

此外,蜀汉的北伐战略本身也存在先天缺陷。

诸葛亮选择祁山道北伐,虽然避开了曹魏的主力,但这条路线需要翻越秦岭天险,补给线长达千里,粮草运输极为困难。

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蜀军每次北伐,粮草损耗都超过三成,往往因粮草短缺而被迫撤军。

蜀汉国力远逊于曹魏,人口不足百万,兵力仅十余万,这决定了蜀汉的战争必须速战速决,而马谡的失误,恰恰将蜀军拖入了最忌讳的持久战,最终导致北伐功亏一篑。

回望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对比:十四年前的夷陵之战中,陆逊也曾凭借地利,在猇亭击溃刘备大军。

但两者存在本质区别:东吴有完整的水军体系,能保障粮草运输;江东地区物产丰富,能为军队提供充足的补给;更重要的是,东吴是本土作战,士兵熟悉地形,士气高昂。

而蜀汉北伐属于劳师远征,士兵远离家乡,水土不服,粮草短缺,士气本就低落。

同样是 “凭借地利” 的战术选择,在不同的战略背景下,结果却截然不同。

诸葛亮晚年在《诫子书》中写下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或许也暗含对街亭之战的反思。

彼时的蜀汉,刚刚经历夷陵之战的惨败,国力虚弱,民生凋敝,最需要的或许不是急功近利的北伐,而是休养生息,恢复元气。

但诸葛亮深知,曹魏的国力远胜于蜀汉,若不趁曹魏内部尚未稳定之际北伐,待曹魏巩固统治后,蜀汉将更无还手之力。

马谡的失败,某种程度上也是蜀汉整体战略急躁的缩影 —— 一个尚未恢复元气的政权,却要挑战占据中原的强敌,本就是一场冒险。

跳出战术层面,从宏观历史维度来看,即便马谡守住了街亭,第一次北伐取得成功,蜀汉也难以改变三国鼎立的格局。

曹魏占据当时中国最富庶的九个州,人口超过四百万,兵力达五十余万;而蜀汉仅有益州一地,人口不足百万,兵力仅十余万。

无论是人口、资源还是人才,蜀汉与曹魏的差距都极为悬殊,这种差距绝非一两次战役的胜利所能扭转。

诸葛亮深知此理,却仍坚持北伐,正如他在《后出师表》中所言:“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这是理想主义者的困境,也是小国谋士的宿命。

公元 234 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临终前仍在筹划新一轮北伐。

他用一生的坚持,诠释了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的精神。

当我们今天追寻 “若马谡当道下寨,街亭能否守住” 这个问题时,实则是在追问:在注定失败的征程中,坚持是否有意义?

诸葛亮用他的生命给出了答案 —— 真正的伟大,不在于是否取得胜利,而在于明知前路艰难,却依然选择为理想奋斗到底。

历史虽无如果,但那些充满遗憾的 “可能”,让我们读懂了人性的光辉与执着,也让街亭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道永不褪色的印记。

评论列表

曹賊
曹賊 26
2025-09-14 22:51
马谡确实纸上谈兵,才5000人,还敢居高临下呢,最好的方法是当道下寨,深挖沟,拒马,两边山上布置弩箭擂木滚石,张郃的先锋2万骑兵在这小道根本施展不开,后面3万步兵要3天后才到,街亭这条狭窄通道,两边都是高山,5000人挡个十天半月甚至一个月没一点问题
回锅肉
回锅肉 23
2025-10-27 10:52
街亭之所以在这个时候重要是因为诸葛亮兵力分散。。而派兵守街亭是赢得时间。。街亭大道有蜀兵,短时间魏军就不能过去,这样诸葛亮就有充分的时间集结分散的兵力。诸葛亮一旦集结好兵力,张郃就是来送人头的,因为在各种资料中显示,野战诸葛亮是无敌的。。而街亭虽然重要,但是易守难攻,根本不需要魏延等大将出马,甚至王平都用不上,让他去当副将主要是增加一个机动兵力而已。诸葛亮的战术安排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就出在马谡身上。

文和之谋 回复 11-15 09:15
诸葛的正兵当时天下无敌,这是很多历史人物的评价

回锅肉 回复 文和之谋 11-15 09:39
就像项羽一样,正面作战天下无敌,那我还吃多了去冒险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奇袭!

用户58xxx86
用户58xxx86 21
2025-10-15 09:29
任务是拖住魏军,不一定要打败魏军,甚至不一定要坚守,就像汉中之战的时候张飞虽然败了,但是也完成阻击敌人的任务。你只要让敌人心有顾忌无法进军就算完成任务,他不是在山上被围了又弃军逃跑,就算他当道扎营没守住,保留大部分士卒,也可以像王平那样反击敌人,甚至截断粮道
lgvxmiy八十万禁军教头林黛玉
lgvxmiy八十万禁军教头林黛玉 17
2025-10-13 16:54
马谓:我有张飞的体格早干了,还用跑山上用计?[笑着哭]都怪诸葛用自己人害我[笑着哭]
梦云飞
梦云飞 12
2025-10-11 07:20
守停 亭街王平就够了,用马谡是出于私心,马谡是诸葛旁系,马谡须有名但没战功。可惜被马谡搞砸了[笑着哭]

单身贵族 回复 11-10 06:15
王平是降将,且资历也不够。不可能直接委以重任的

梦云飞 回复 单身贵族 11-12 19:57
那姜维又怎么说

灰太狼
灰太狼 11
2025-11-05 01:23
街亭不管怎么守都是注定守不住的,拖延张郃主力就够了,这是诸葛离北伐成功最近的一次,后面上方谷只是还了当年借的东风,至于七星灯这个就扯蛋死了
流月
流月 10
2025-10-10 12:08
诸葛亮私心还是太重,明明也知道王平更稳重,却还是想培养马谡
扎心大师
扎心大师 10
2025-11-02 17:55
力排众议我就不同意了,明明无人可用了才用了马谡,何必把村夫说的那么独[笑着哭]
Fancy
Fancy 9
2025-10-20 18:44
王平是降将,才投降没多久,按诸葛谨慎的性格,哪怕知道王平有才,也不会没经考察就委以重任独领一军。
用户15xxx61
用户15xxx61 8
2025-09-15 16:25
主要是街亭的丢失将整件事推到风口浪尖上,街亭虽然重要,却不难守,不需要派名将去。利用隘口,层层挖深三角深沟,人不能站,马不能跃。还有擂木,滚石,拒角。再配合诸葛亮发明出来的马钉,连弩。这样设置之下,骑兵毫无优势,想魏军远来,肯定没法带多少箭枝,要近身肉搏,肯定要搬来障碍物,填坑。蜀军在连弩的帮助下,要一换二或者或者一换三推理上应该可以做到。
用户10xxx36
用户10xxx36 8
2025-11-16 12:04
你如果活在当下,第一集就被黄巾废了
幻化成风
幻化成风 7
2025-09-09 08:33
还是太穷了,导致诸葛亮一生谨慎,输不起,做什么都得小心翼翼
用户12xxx62
用户12xxx62 7
2025-10-17 11:21
诸葛亮跟王平想的是怎样守住街亭 马谡想的是怎样通过街亭去歼灭来军 思路都不统一
用户14xxx69
用户14xxx69 7
2025-09-27 21:14
任务是阻挡魏军,你跑山上驻军,马谡纯属有病。
用户10xxx36
用户10xxx36 6
2025-11-16 12:06
他在说三国演义,居然有人拿三国史去对比,你也是没人有了。
Alex
Alex 6
2025-11-04 00:10
学人家背水一战[笑着哭]人家首先有足够的兵力,关键韩信有后手骑兵奇袭,韩信的对手会背腹受敌还失去补给!马谡正好相反自己背腹受敌还失去补给[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画虎不成反类犬。 马谡并不是蠢材,但是太急功近利,因为他知道诸葛亮要提升他,他想立个大功吃掉张郃[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不看看自己的兵力才多少?张郃是他十倍
用户18xxx41
用户18xxx41 5
2025-11-04 20:28
小编也是神人,演义和志一起说[点赞][点赞][点赞]
一个钟
一个钟 4
2025-10-04 15:18
[得瑟]😓要我的话,两挺马克沁,五千发子弹足以[得瑟]

用户10xxx87 回复 10-23 01:11
给张颌送钱送美女,根本就不用打。

够花就行
够花就行 4
2025-10-18 14:44
蜀汉人才断层,要历练马谡作为接班人,安排王平去帮他,谁知道马谡初上战场刚愎自用,完全不听王平的话。

游水的叶子 回复 11-09 10:34
可惜的是蜀汉的条件没有给马谡试错的机会。

用户10xxx86
用户10xxx86 4
2025-10-30 14:04
诸葛村夫懂锤子用兵,用人更是一地鸡毛
大牛
大牛 4
2025-11-05 18:17
诸葛用人识人能力太差了!
溪影归鸿
溪影归鸿 4
2025-09-30 21:21
不按套路出牌,他以为自己是韩信呢,想效仿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
浮云
浮云 3
2025-10-04 20:47
诸葛亮是穷兵黩武
用户18xxx57
用户18xxx57 3
2025-10-10 12:57
[笑着哭]居然把三国演义当正史讨论,麻烦至少用三国志好不
浪得虚名½
浪得虚名½ 2
2025-09-02 18:02
终究是个弱将,仲达没放在眼里[呲牙笑] 要是山上的是马超大人,结局立马不一样[呲牙笑]

摸摸 回复 09-29 23:47
马超不好说,但如果是张飞或黄忠估计会去张郃要路过的山头上埋伏。

用户10xxx87 回复 摸摸 10-23 01:10
张飞那种根本不去防守,当面大喊谁来一战,张颌估计早跑了。

泥菩萨
泥菩萨 2
2025-09-11 15:54
守不住,只是延缓,让蜀军安全撤离。
飞鱼
飞鱼 2
2025-10-06 03:57
诸葛亮与韩信的差距,同样的地方韩信一战出川比诸葛亮历害多了
用户96xxx89
用户96xxx89 2
2025-11-19 16:47
就算街亭守住了,诸葛成光复大汉吗?我看未必,后面几次都打胜仗,但每一次大胜后又都撤兵。诸葛不得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