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我做育儿自媒体:宝妈别再瞎琢磨“教孩子”,这3件事比方法论更有用!

陪娃写作业到第N次想把作业本扔出去时,我突然听见女儿小柚嘟囔:“妈妈,数字算多了会不会累啊?”就是这句话,让我下定决心做

陪娃写作业到第N次想把作业本扔出去时,我突然听见女儿小柚嘟囔:“妈妈,数字算多了会不会累啊?”就是这句话,让我下定决心做育儿自媒体——咱们宝妈哪需要什么“专家套路”?我踩过的坑、躲过的雷,还有小柚教我的那些“育儿真相”,才是能帮到大家的实在东西。

刚开始做内容时,我也走了弯路,总想着给大家凑“干货”:“3招让娃主动收拾玩具”“5步养成阅读习惯”。结果有次直播,一位宝妈连麦时带着哭腔说:“按你说的做了,娃反而更叛逆,是不是我太没用了?”这话一下戳醒我:咱们宝妈要的不是“公式”,是能解决“娃抵触、我崩溃”的真办法,是能看懂“娃为啥这么做”的小窍门。

就说去年冬天那事儿,小柚把太阳涂成了绿色。我第一反应也是“太阳该是红的黄的啊”,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咱们先别急着纠正,听听娃怎么说行不行?结果小柚仰着小脸说:“冬天太阳太冷了,绿色是小草的颜色,我想让它暖一点。”那一刻我才明白,咱们总盯着“对不对”,却忘了娃的脑洞里藏着多少可爱的小心思。后来我把这事写成文,好多宝妈留言:“原来我每次说‘不对’,都是在泼娃的冷水!”其实我想告诉大家:先“看见”娃的想法,比教他“正确”重要100倍。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位宝妈私信我,说娃上小学后数学总跟不上,她每天逼娃刷题到9点,结果娃一见数学书就哭,亲子关系僵到吃饭都不说话。我赶紧问她:“咱们别死磕作业本了,生活里到处都是数学题啊!”后来她跟我反馈,现在带娃逛超市时,会让娃算“买3瓶酸奶,每瓶5块,妈妈给20块,该找多少钱”;收拾积木时,让娃数“正方形积木有8块,三角形有5块,哪种多?多几块?”——就这么玩了半个月,娃不仅不抵触数学,还主动跟她说“妈妈,今天买水果我来算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咱们宝妈都懂,哪有娃天生“不爱学”?只是咱们把“教”搞得太严肃了。把知识点藏进买菜、做饭、收拾玩具这些日常里,娃觉得是“玩游戏”,自然愿意配合——这招我亲测有效,宝妈们今天就能试试。

做自媒体越久,越发现咱们宝妈最累的不是“带娃”,是“跟别人比”。有段时间我也慌了:看到别人的娃能背100首古诗,小柚却还把“b”和“d”搞混,我连夜打印了几十张拼音卡,逼她每天练20分钟,结果娃越练越怕,甚至说“妈妈,我是不是很笨?”这话让我心疼坏了,赶紧停了打卡,把拼音做成了卡通卡片:“b”画成小拐杖,“d”画成小马蹄,陪她玩“找朋友”的游戏——今天认3个,明天玩一次,没过多久,娃自己就分清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我把这段经历写成《宝妈别慌!你不用逼娃追别人的进度》,后台收到几百条留言,有位爸爸说:“原来我不是不合格的家长,只是太急着让娃‘达标’了。”其实咱们都一样,一边想给娃最好的,一边又在焦虑中忘了:慢慢来,才是养娃的常态。

现在我写内容,再也不凑“快速见效的方法”了,反而更愿意跟大家聊这些“不完美的日常”:小柚怎么从怕写作文,到愿意把日记念给我听;我怎么从“控制欲爆棚的妈妈”,变成“蹲下来听娃说话的朋友”。因为我知道,咱们宝妈要的不是“教娃技巧”,是“理解娃的底气”——当咱们先放下焦虑,先看懂娃的需求,养娃这件事,自然会轻松很多。

如果你现在也在养娃路上觉得累、觉得迷茫,别着急找“标准答案”。今天陪娃读绘本时,多问问他“你觉得这个故事里,小熊为什么要这么做?”;收拾玩具时,跟娃一起“比赛谁分类快”;就算娃把太阳涂成绿色、把“6”写成“9”,也先笑着说“你这个想法好特别,跟妈妈说说呗”——这些你以为“没用”的瞬间,其实都是娃在悄悄长大,也是咱们在慢慢学会做“好妈妈”。

毕竟咱们养的不是“标准答案里的娃”,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小生命。陪他一起发现世界的可爱,比教他“答对题”,重要多了。宝妈们,今天就从“听娃说一句话”开始,咱们慢慢来,都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