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人放言全面断供华为,中国发展高科技应取何种对策
杨帆教授
我不是技术专家,这几年搞了几个课题涉及中美贸易战,发现最核心的不是贸易问题,而是科技封锁。访问了很多专家,下了不少功夫,对技术还是门外汉。只能从经济学和理论角度,提出几个重要技术相关问题,和大家讨论。
第一: 科学技术是不是中性的?
原来我们认为科学技术没有阶级性,谁都可利用,现在看来并非如此,科学技术总是被他的发明者所垄断,等能向你转移的时候,更高一层的技术又发明出来了。近代是西方掌握原创科学和核心技术的。中国历史上的科技极其发达,英国李约瑟出一部中国科技史,中国春秋战国时那就了不得,宋朝四大发明原创全在中国,到明朝后期红衣大炮世界第一,一炮就把努尔哈赤打死了。清朝时期西方技术崛起,中断了东方技术路线,因为战场上打赢了,主要靠的就是膛线技术,机加工,把枪管炮管里面加工成膛线,炮弹子弹转着出来,射程就远了,就是个速度,他速度比你快他就赢了。除非另创科技路径。前苏联就是集中国力在干,没干成。我们吸取教训不去自搞一套,而是跟着西方技术路线引进,可以缩短距离,很难赶超。他一看见你起来了就打压你。还有一个技术规律芯片摩尔定律,每三个月晶体管翻倍,有点翻不上去了,加工到了极限,再往前发展没空间,就反过来来打压你,不让你往上走。
第二,核心竞争在于人工智能,行业标准和知识产权。经济学家们说了好多年后发优势,说发展中国家可通过引进西方技术迅速赶超,太乐观了,到一定程度就上不去了。他又发明理论概念叫先发优势,这不是经济学家说的,是美国国防部报告,最新的,去年说追求先发优势,要控制标准其他的就算了。美国要掌握先发优势,行业标准。
相应的是,强化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的集合体就是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行业的龙头企业以自己的知识产权为主,加上其他企业知识产权,合并成为行业标准。知识产权本质上是私权,行业标准是公共产品。不要小看这套制度,用了政府和行业垄断企业的力量,集中相关知识产权,好几万个集中在一块,形成技术标准。你加入就得听他的,你不加入他把你排除在外。
20年前我就听说过美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发展非常严密,不仅是一个产品的产权,在写论文时他画出好多图,把相关技术路径全都一五一十画出来,比如说有100个可能性,他使用一个,其他99个都画出来了,也禁止你使用,你只能用他的,让你用你才能用。其他的不让你用,因为它画出来了就算有知识产权了。
第三,我们有没有可能发挥举国体制的力量,像当年搞两弹一星迅速赶超?这是一部分人的思维方式。最近关于联想的争论也有这个,说当时联想就不应该下海,应采取倪光南继续寻求技术突破,不应进口零件装配内销,在中国赚钱就是因为搞这些东西,才耽误了我们技术升级。
逻辑上是有瑕疵的,不能证明他如果不下海不赚这个钱,集中搞技术突破,就一定能成功。这只是一个假设。当时中国缺乏经济力量,大部分产品都下马了,并不是因为进口太多了阻碍了自主创新,可能在很多方面有这个问题。但有些东西不进口也造不出来,这样的事有没有?这是技术问题不是钱的问题。
现在我们勒紧裤腰带像当年一样,把财富都投入到高科技,是不是就一定能赶超? 至少不能那么快,有钱,有人你都可以做到,但是需要实验时间,需要不断和外界碰撞交流,试验修改,再快也需要时间。我们应有充分思想准备。不是你着急,拿钱和人能堆出来的。事实也是这样,我们这几年大量财力物力支持自主创新,要钱给钱,要人给人,高薪聘请好多海外科技人员回国注册公司,搞孵化器免费提供土地厂房,非常大量课题费,也干了十几年;允许在职教授研究员,院士们,自己注册公司,一边吃铁饭碗,一边到科技海里自个去搞公司,都做了,还是不能那么快上去。或者上不到顶端。科学技术有自己的规律。这几年中国进口的芯片从3,600亿涨到4,600亿,我们自主创新发明过程中,要进口的东西更多而不是更少,反而扩大了进口,还是依赖海外。
我们肯定是要尽最大努力去赶超。希望许多国际大企业向我们提供产品和技术,或欧洲向我们提供技术,以为他们希望多赚钱,离不开中国的市场。现在看来可能性不大,我们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和他们相差太远,对立起来,他们要彻底封锁我们,形势还是很严峻。
#杨帆评论# #鸿儒计划#
沙漠雨虹
说的不错,美国也是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完成超越,但中国也没有其它办法,弯道超车,紧跟不放,等他们犯错,我们超越或者等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一定超过美国,起吗追上来了处于第一梯队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