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喜欢历史的朋友在问我,喜欢读历史但不知道读什么样的历史类的书籍比较好,要我给推荐几本…… 说句实在话,这种问题当时一下把我给问懵逼了,摸着良心说,我也不知道该给你推荐什么呀,因为我根本不了解你的学习状态,我怎么给你推荐?这不跟没看病就给开药一样一样的吗? 今天刚好是月底,工作上的一些问题都阶段性地处理完了,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吧,就认真地和大家掰扯掰扯读历史应该看什么书这件事。 第一,像我自己儿子这种还没有入门的孩子或者初学者,我会推荐他去读《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说岳全传》、《杨家将》等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的书籍。这些书籍虽然真实性不强,但是关键是它们好看呀。对于初学者来说,看不看得懂和看不看得透其实都没有那么重要,首先需要培养的是兴趣和爱好。 第二,如果是具备了一定基础的毕业生、成年人,我会推荐他去看《二十四史》,尤其是前四史,这种刚刚入门的人,他们其实最需要的是对史学知识的积累。这种积累是一种知识点的积累,一般建议以真实可靠、有根有据为主。为什么在《二十四史》中,前四史更值得推荐呢?因为唐代的李世民同志首开皇帝干涉史官修史后,《晋书》之后的史书得带着破案的思维去读才读得懂。 第三,如果你是读史读到一定境界的朋友,我会推荐大家去看看《中国通史》、《资治通鉴》等评价类的史书,包括金圣叹点评、批注《水浒》之类的书籍。这个时候,其实史料就是一个载体,你需要去学习和借鉴别人,尤其是史学家的史学观点,去建立自己的史学分析逻辑。 第四,如果你读史已经达到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抽丝剥茧、一叶知秋的地步,那就没有什么史书不可以读了,正史、野史都不过是一个载体、一个介质,比如《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和《前唐书》等,对你来说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什么是真,什么假?哪里是隐恶,哪里是虚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做?历史人物的心理情绪、行为逻辑、利益驱动你都了然于胸了,或者都能精准地推演出其背后的合理性,那你还在乎你看到的史书是怎么写的干什么呢? 当然,上述我也只是简单地举个例子,其意在告诉大家,学习方法是结合自身情况来选取的,这个世界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式方法,希望大家能合理去学习。
最近,有些喜欢历史的朋友在问我,喜欢读历史但不知道读什么样的历史类的书籍比较好,
采蓝说历史
2023-06-30 16:51:2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