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人毕业于全国水平最高的外国语家院,某国的语言水平之高达到了极致,甚至说外国话比说中国话还熟练很多。但是如果让他翻译人工智能、航天航空、数学微机分、生物化学、水稻杂交制种、史前文化、甲骨文等专门某学科的书籍时,由于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对这方面不太了解,可能许多专业术语都第一次听到,那么,他翻译出来的文章很可能不太准确。
同样,这个人翻译的某历史事件、某典礼活动,与有同样外文水平的历史专家也翻译相同的某历史事件、某典礼活动,翻译出来的水平就会有很大差距。许多句子、词汇、词字都会不一样。这是值得理解的。所以要翻译某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文章、著作,尽量由懂行的人员翻译。
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翻译编著的《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主要内容包括天聪到顺治初的编年体的史书。参与翻译的人员都是满文专家,同时对清史都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在顺治八年后半年,顺治帝奉皇太后到遵化一带活动,实际上是寻找顺治帝的万年吉地。涉及到的地名有三屯营、遵化、娘娘庙等,其中出现的地名中比较多的有一个“热河”。最初我认为这个“热河”就是承德的避暑山庄的那个热河,但细分析不是,应该是遵化东陵以东著名的汤泉(温泉)。那里在明朝时就已非常著名,有行宫和庙宇。以后康熙帝曾多次奉太皇太后到这个汤泉沐浴。翻译人员不知道遵化有汤泉,于是就把汤泉翻译成“热河”了。这也难免。
另外,满文与汉语相比,毕竟比较落后。词字的表达不如汉语丰富。皇帝后妃的八个等级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如果不用音译而用意译,恐怕比较困难。陵寝、陵墓、兆域、墓葬、山陵、墓地、妃园寝等用满语意译恐怕也很难把上述名词分别有区别地翻译出来。有许多的汉语词汇只能用拼音方法。基化门、永祥门、慈宁门、慈祥门、锡庆门如果用满语意译很困难,恐怕只能用拼音方法。在这里我绝没有贬低满语的意思,我只想说同样一段满文,不同的人翻译,很可能有出入,用词也不一样。《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里翻译出来的册文、祭文与《清实录》《皇朝文典》各墓碑上的御制碑文差距很大。
所以对翻译成汉文的满文档案一定要认真分析,细心思考,不能太抠字眼。
在查阅满文档案时,千万不能往贴近自己观点、有利于自己观点的方向有偏心眼地翻译。应该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