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乾隆帝的裕陵始建于乾隆八年二月初十日,完工于乾隆十七年,建陵用的木料绝大部分都是楠木。
根据清宫档案记载,共用楠木5597件。这些楠木都是现从南方数省的深山老林中砍伐,从深山中运出,十分艰难不易。档案上都有清楚记载。这些楠木分摊给各省采办完成。最初的分摊任务是:广东省2010件、四川省1902件、湖南省1235件、福建省470件。以后又有三次变动。这方面的档案主要有《工科题本》《朱批奏折》等。东陵在一史馆抄了很多档案。其中经我手就抄了很多。其实雍正帝的泰陵也是这样,使用了大量楠木。建裕陵用楠木有根有据,无可置疑。
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二年,清廷对明十三陵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有的大殿确实由大改小了。长陵大碑楼和许多陵的明楼都改用条石发券的做法。我认为这种做法有许多的好处,既能使建筑牢固长久,也增强了防火的功能。所以连乾隆帝都想将自己大碑楼都要这样做。明十三陵的各陵明楼之所以现在还都能复建,与使用条石发券,使各明楼坍塌得不太过厉害,不无关系。
可是现在有的导游在给游人讲乾隆帝的裕陵时,却说乾隆帝利用大修明十三陵之机,盗用了大量楠木用来建自己的裕陵。这是对历史的歪曲,是对社会的严重误导。有人提出修改意见,拒不纠正。这种态度是极不负责任的。
问知何处
对对对,多洗洗,这些能洗吗?的确是强,道光:英国来了?快把钱准备好,咸丰:英国带着好朋友来了!快跑,都城都不要那种,同治:英国来了,快去天坛照顾同治皇后一家。光绪:英国组队来了?快跑,都城都不要那种,溥仪:大家好,我叫龟田溥仪。
西北陀螺
多洗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