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停运、地铁线路被砍,公共交通如何驶向下一站?】公交车停运屡次冲上热搜,让不少人担心,公交车停运会成为一种趋势蔓延到其他城市。
一位不愿具名的城市管理专家在接受观察者网的采访时指出,一些城市面临的情形是类似的。除了公共交通,地方财政还要覆盖其他重要领域,因此必须尽可能从交通的行业特性出发,根据客运结构的变化,做出两方面的调整。
一是将公共交通列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
据介绍,2012年,全国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为749.80亿人次,而到2022年,客运量下降到353.37亿人,如果按每人一元的票价来算,收入下降了近400亿,这意味着现在公交车已经没有办法靠自身力量来维持正常经营了。
此外,我国目前城市公共交通属于地方事权,中央相关支出很少,完全依靠地方,但地方目前也需要根据实际财政情况进行调整。
“这就需要尽快把公共交通列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明确它的性质和各级政府分担的补贴比例,让各方面的保障更有依据。公共交通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之后,也给地方政府的资金安排提供了依据,在地方财政支出中,将公共交通纳入优先级、进行优先保障。”
二是公交自身的优化。2012年全国拥有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47.49万辆,而在客运量少了近一半的情况下,2022年年末全国拥有公共汽电车增加到70.32万辆。“公交公司自然无法承受。”
“不得不承认,我们并不能无限制地提供一种公共服务水平,只能是按照经济水平提供合理的公共服务水平,即公共交通必须做一些收缩、优化,认清哪些地方必须要保障公交,哪些地方有很多种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一些公交服务。”
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则认为,要解决公交运营困难的局面,最主要还是要化解地方政府当前的财政困境。第一是要把经济增长稳住,出台稳增长的政策;第二要支持房地产的健康发展;第三是要给地方政府更多的发债空间和融资渠道;第四,对于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单靠地方政府自身很难化解,还是需要中央出台一揽子政策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