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便秘病的种类
【#你有噗噗困难症吗# 】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难解,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而排出不畅的病证。常伴腹痛,腹胀,嗳气,食欲减退等症状。
【#中医式生活#】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便秘因大肠传导功能失常,造成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粪质干燥或坚硬,因而艰涩难下。
其与脾、胃、肝、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息息相关。
根据寒热虚实的病机特点可将便秘分为 6 型:
实证:热秘、气秘;
虚证:气虚便秘、血虚便秘、阴虚便秘、冷秘。
1,实秘——热秘证
临证可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口干口臭,腹部胀满,按之作痛,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肠胃积热型常可见舌质红干、舌苔黄燥、或起刺。
因素体阳盛,或因饮酒过量,或喜食辛辣厚味之物,或外感热病救治不当,肺脏燥热下移大肠等都导致胃肠积热,耗津伤液,肠道干涩,大便燥结。
施治原则:泄热导滞,润肠通便,益气养阴。
临证治疗实证热秘,不能偏执泻火通便,以免损伤气阴,须兼顾健脾和中,益气养阴固本,攻补兼施。
用泻下药通便药,用量宜从小剂量开始,中病即止。
代表方:选用“承气汤”类方 (即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等)加减。
2,实秘——气秘证
临证可见:排便困难,大便干结或不干结,欲便不得,排出不畅,嗳气频作,每于情绪不好时便秘加重,便后汗出气短,脘腹痞闷,胀痛,舌苔薄腻,脉弦。
气秘的发生与脾胃升降失调、肝气郁结、肺失肃降等常有关。腑气不通,大肠传导失职,宜开降肺气,解郁宣肺。
施治原则: 顺气行滞,调理肝脾,通便导滞。
肝气得疏,肝脾调和,肺气肃降有权,脾胃升降得宜,则大便通畅。
代表方:六磨汤。
3,虚秘——冷秘
临证可见:排便艰涩,小便清长,面色白,四肢不温,喜温恶寒,腹冷或痛,腰背酸冷,舌淡或胖,脉沉细或迟。
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年老体衰等致阳气虚衰,阴寒凝滞,阳气不行,大肠传送无力,故大便艰涩。
施治原则:温里散寒,通便止痛。脾肾阳虚,阴寒内盛,故宜温补先后天之阳,推动阳气以疏利大便。
代表方:济川煎加减。
4,虚秘——气虚便秘
临证可见:大便不干燥,有便意,但是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此类患者可有努力排便而难以排出、便后无力、自汗出、易疲劳、懒言声低、消化不良等表现。
补肺降气,可助大肠传导之功。
老年人常运动量减少,气机运行不畅,会加重血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排便,导致排便不畅,加重病情,同时也会阻碍气机,影响气机运行。
所以治疗时即使患者并没有明显的血瘀症状,但仍需活血散瘀,以通畅气机。
施治原则:益气润肠,通便活血。气虚则血凝,气虚则无力,故宜益气活血,润肠通便。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或黄芪汤加减。
5,虚秘——血虚便秘
临证可见: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健忘,唇舌色淡,脉细涩。多见于病后、手术后、妇女生产后及年老体弱之人。
血源于水谷精微中的津液与营气,经心肺的气化作用而成。
《灵枢·决气》载: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血虚便秘常因病误治,过用发汗、燥热的药物,损伤阴津,或劳役过度,或房事不节等,过度耗伤阴液致肠道干涩。
施治原则:养血润燥通便。
代表方:润肠丸加减。
6,虚秘——阴虚便秘
临证可见:大便干结如羊屎状,艰涩难行,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或伴有心悸,颧红,失眠,眩晕,腰膝酸软。
阴虚便秘固当以增液通便为法,然而配伍之法却并非以增液汤收功,以增液汤治疗杂病之阴虚便秘是从温病病机而言,需考虑今之阴虚当与吴鞠通所指阴虚有别,不能单纯大剂滋阴药物。
施治原则:滋阴润肠,滋阴补液,增液行舟。
代表方:增液汤加减。
【#健闻登顶计划# 】#中医[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