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皇帝、皇太后一生中到皇陵去的次数不多,但他们对陵寝的规制还是很内行的。许多的

星鹏看历史 2023-10-17 09:26:32

别看皇帝、皇太后一生中到皇陵去的次数不多,但他们对陵寝的规制还是很内行的。许多的建筑形式都已经有了基本定式,但具体做时,还都要请示皇帝、皇太后。他们往往做出重要的决定,对陵寝制度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仅举几个例子。

到了咸丰时,清陵石像生的每件石雕像基本都已成定式。但在建定陵时,承修大臣特地奏请咸丰皇帝,请示石象的背上是否雕宝瓶?定陵是建牌楼门,还是龙凤门?承修大臣特地请示了皇帝,咸丰帝同意建牌楼门。

在建慈禧陵时,陵前的三孔拱桥石栏杆的望柱头,承修大臣特地请示是做二十四气式的还是龙凤柱头。

惯例,帝后陵的神厨库都建在陵的左旁。可是在建慈安陵和慈禧陵时,由于地势比较狭窄,如果两陵都把神厨库建在本陵的左旁,则地方安排不了。于是两宫皇太后决定将慈安陵的神厨库放在慈禧陵的东旁,两陵神厨库南北排列,慈禧陵的神厨库在北,慈安陵的在南。这一安排比较合理。

一般的皇帝陵的地宫金券内,在正面棺床前又设左右垂手棺床,裕陵地宫就有垂手棺床。从档案上可知定陵也有垂手棺床。可是在建惠陵时,两宫皇太后决定撤销垂手棺床。这一决定很好。本来整个地宫只葬两个人,正面棺床上尚有三个空位,再设左右垂手棺床完全没有必要。裁掉后,既节省了经费,又使得金券宽敞了。

在建定陵时,咸丰帝裁掉了隆恩殿三面的石栏杆。增加了方城前月台和礓䃰两旁的石栏杆。这一做法直接影响了惠陵和崇陵。

这方面的事例还很多。所以每座陵寝的规制,皇帝的意志有很大的作用。

0 阅读:265
星鹏看历史

星鹏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