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镜头中1887年的上海:外滩与白渡桥

帝梦聊历史 2024-02-19 12:06:19
以上照片大致拍摄于1887年,拍摄者为晚清担任中国海关福州和宁波的税务司美国人 Edward Bangs Drew(杜德维),图一为笔记封面。 图二: 从广州珠江远眺,经过澳门堡的“关海”号汽船 图三:上海虹口,“美租界”的风景。 图四:远处的公共花园和虹口(上海),下游视角 图五:苏州河,新天安堂,水上俱乐部 建成于1886年,当年是上海一座著名的侨民教堂,是旅沪英国侨民中,非英国国教信徒的联合礼拜堂(因此称为 Union Church )。 新天安堂所处的地段,是位于苏州河汇入黄浦江的河口段的南岸,正是上海租界乃至上海近代城市发展的起点。 图六:上海,马嘉理纪念碑和公共花园 [马嘉理纪念碑] 英国人,时任英国驻华公使馆翻译官,未经清朝官员同意,于1875年擅自带领英国武装探路队,由缅甸闯入云南,打死腾越(今腾冲)人,随及被腾越人民杀死。英国殖民主义者借此事件强迫清政府官吏签订所谓《烟台条约》。 马嘉理之死,使英国人获取在华的更大特权。上海的英国侨民便在上海外滩为马嘉理树碑。该碑于1880年5月6日奠基,而这一天就是中英《烟台条约》在英国伦敦互换正式文本的日子,并于6月10日建成揭幕。"马嘉理事件"中反侵略斗争的壮举以一个难言的结局载入中国近代史。 图七:上海外滩,公共花园,马嘉理纪念碑,外白渡桥,以及“美租界”(远处是上海浦江饭店) [外白渡桥] 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学者薛理勇的《外滩的历史和建筑》一书中有如下的表述:在一些情况下,汉语的内部和外部,指的是距离某一点的远或近的程度。这种用法至今仍旧可见于上海的一些地方,而外白渡桥即属于此类。因此更靠近上游的便称为里白渡桥,而位于河口的,便自然而然地称作外白渡桥。而之所以称之为白渡桥,是因为该桥建成后,凡是过河无须再支付过桥费,因此是"白"渡。 另一种说法是,白渡桥其名与唐代两位同年出生的大诗人刘禹锡、白居易有关。 图八:从上海外白渡桥眺望河景 图九:装饰喜庆的船舶停靠在上海的河流中 图十:从河对岸远眺外滩周围的房屋 图十一:中国上海——欢乐花园(照片中为豫园九曲桥)

0 阅读:7
帝梦聊历史

帝梦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