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施宫存夫妇在逃往台湾前,将刚出生3个月的儿子留在了大陆。40年后,施

红色的史纪 2024-02-21 18:24:31

1949年,施宫存夫妇在逃往台湾前,将刚出生3个月的儿子留在了大陆。40年后,施宫存的夫人回大陆寻子时,儿子却冷漠地说:我不缺娘……   施宫存和张彩霞都是在战乱年代成为孤儿,十分共鸣对方的遭遇,这也促成了他们相知相爱。   30多岁的施宫存与20出头的张彩霞邂逅,两人一见钟情。他们从相似的命运中找到慰藉,最终走入婚姻。   为了生计,施宫存加入了国民党海军部队。那个时代要安稳生存非常不易,他只能选择军旅来养家糊口。   1949年初春,张彩霞喜讯传来,她怀上了第一个孩子。即使在动荡岁月,这消息也让小家庭充满希望。   然而好景不长,国共内战形势对国民党越来越不利。一向坚定的施宫存也产生了动摇。   国民党军队要求施宫存带着全家去台湾,此时张彩霞和施宫存的婴儿得了高烧。如果让病中的婴儿跋涉去台湾,身体恐怕无法承受。   两人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张彩霞担心孩子,不愿冒险出行;但留在大陆又难预测会遭遇什么。   经过仔细讨论,施宫存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先把孩子托付给奶娘刘翠兰照看,然后夫妇两人先去台湾。待情况稳定后,再回来带走孩子。   张彩霞尽管舍不得,还是同意让奶娘暂时抚养孩子。她相信刘翠兰会待孩子如己出,希望他们能尽快回来团圆。   施宫存也不舍得,但他知道此举是目前最稳妥的选择。为了家人的安全着想,他们必须承受短暂分离的痛苦。   于是,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张彩霞将孩子交给了刘翠兰。辗转在动荡情势中,这一别就是40年......   1949年,施宫存夫妇在逃往台湾前,将刚出生3个月的儿子留在了大陆。40年后,施宫存的夫人回大陆寻子时,儿子却冷漠地说:我不缺娘……   两岸关系终于有所缓和,施宫存夫妇盼来了探亲的机会。但不久之前,施宫存因病去世,未能踏上寻根的旅程。   1988年,70岁的张彩霞独自一人回到大陆,开始了寻找儿子的艰难旅程。一别四十载,故乡早已面目全非。张彩霞凭着残存的记忆辗转奔波,终于找到了奶娘刘翠兰的村子。   然而命运再次跟她开了个玩笑,原来刘翠兰早已过世多年。村里的老人告诉她,刘翠兰养大孩子后,就失去了踪影。儿子下落不明。   张彩霞痛苦万分,她辗转哭诉,希望能找到些线索。   经过周折,张彩霞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已改名为宫金成的他。当听说生母来找他时,金成并未表现出惊喜,而是显得冷漠乖僻。   见到白发苍苍的张彩霞,宫金成面无表情地问:“你是谁?我不认识你。”这冰冷的话语刺痛了张彩霞的心。   原来在养母去世后,金成流落街头,被一户人家收养。   张彩霞哭诉自己就是他生母,连夜赶来寻找他。但金成冷眼相向,拒绝承认这个突然出现的“母亲”。   面对儿子的漠然,张彩霞痛苦难忍。她意识到岁月已经将两人分离,儿子心中再无她的位置。   见到儿子的冷漠拒绝,张彩霞万念俱灰地离开了她梦寐以求的家乡。当她登上返回台湾的飞机时,整个人处于恍惚状态。   她经历了巨大的情感起伏,对儿子,她充满了惋惜和歉疚。当初不该把他托给别人抚养,这成为她一生最痛苦的遗憾。   但她也感到一线安慰,至少见到了儿子活得很好。虽无法弥合过去,但知道他平安,也就够了。   回到台湾后,张彩霞再无法过上平静生活。每当夜深人静时,她都会想起那个简陋的村庄,想起儿子冷漠的背影。巨大的罪疚感折磨着她,难以平复。   命运给了她凄苦的教训。她开始学着与自己的遗憾和痛楚和解。虽无法追回逝去的时光,但她要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渡过余生。

0 阅读:305
红色的史纪

红色的史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