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毛主席躲进一个农妇家,在敌人来搜查时农妇站出来说:“军爷,你们要找的

鸿鹄浮歌事 2024-02-24 20:28:01

1939年,毛主席躲进一个农妇家,在敌人来搜查时农妇站出来说:“军爷,你们要找的共产党在我家。”   黄菊喜出生于湖北省通城县一个普通农家。由于家境贫寒,她很小便被迫嫁作童养媳。尽管如此,她与丈夫生了五个孩子,一家人勉强自给自足,日子过得算不上富裕却也算幸福。   然而,好景不长,丈夫很快便因病离世,黄菊喜只能独自带着五个年幼的孩子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艰难生存。   随着岁月的流逝,黄菊喜作为一介朴实的农村妇女,在抗日战争期间默默加入了革命的联络工作。她以淳朴老人的形象作为掩护,穿越日军与伪军的巡查关卡,传送至关重要的军事情报给红军。   有一次,她接到命令将一份极机密的军事情报运送到红军总部,然而在经过敌军的巡查关卡时,她被严密盘查。黄菊喜临危不乱,佯装成一幅衰老的模样,颤颤巍巍地表示:“我是去给儿子送饭的。”看见她那凄惨而真实的样子,士兵们心软了,放过了她。   黄菊喜成功躲过了搜查,飞快地赶往红军总部。然而,途中却遭遇了大雨,道路被冲毁了,黄菊喜不愿放弃,她踏上泥泞之路,冒雨前行,最终在次日赶到了红军总部,将情报交到了红军将领的手中。   这份情报的重要性如同生命中的一盏明灯,让红军得以及时转移,免于损失。1927年夏季,毛泽东应邀,来到了黄菊喜所在的黄袍山,准备发动当地农民,组建抗日武装。为了保密,他化身为一位普通农民,选择居住在黄菊喜家中。   黄菊喜一眼就识别出他与她大儿子吴朝义的相似之处,于是主动让吴朝义前来与毛泽东见面。两人实在存在着显著的相似性,从身形到声音无不如此。   黄菊喜满心欢喜,热情地拉着他,收他做干儿子。当时的黄菊喜并不知道这个与她儿子极为相似的男子,将成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   一个月后,毛泽东离开,继续指挥红军北上。受到鼓舞,黄菊喜鼓励她的大儿子投身部队,用自己的小儿子代替他,继续执行联络任务。   此后,她又陆续将其他孩子送入红军或地下工作。1933年冬季,毛泽东再次来到黄袍山,并再次居住在黄家。   然而这次情报被敌军获知,日军迅速包围了黄家。面对严刑逼供,全村村民毫无背叛之心。眼看着村民们即将遭受集体屠杀,黄菊喜毅然挺身而出,谎称知晓主席的行踪。   日军信以为真,跟随她来到了黄家,她却指着像主席的小儿子,日军看到之后,当场枪决了他,而后心满意足地离去。待他们意识到受骗,返回时,毛泽东已悄然离去。   从此以后,黄菊喜的五个孩子都为了革命事业先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她的大儿子吴朝义是第一个投身红军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也都加入了革命队伍。   其中一个女儿在幼年即遭敌人杀害,黄菊喜含泪告诉其他孩子要为姐姐复仇。两名儿子也在之后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仅存的小女儿同样未能幸免于反动派的毒手。   黄菊喜亲眼目睹自己的孩子一个个英勇牺牲,却无能为力。然而她丝毫没有动摇,反而更加坚定地支持革命事业。她悲恸地告诉战场上的孩子们,个人的牺牲在革命事业面前微不足道,只有革命事业才是最重要的。   新中国成立后,伟大的毛泽东主席亲自邀请黄菊喜进京,向她表达了深切的敬意和感激之情。1959年,她应毛主席的邀请站上天安门,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问候。   黄菊喜至死都在坚定地支持共产主义革命。她用自己的人生践行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她的无私奉献以及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必将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永远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1 阅读:1506
鸿鹄浮歌事

鸿鹄浮歌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