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国100年也造不出来,一台3.5个亿,爱买买,不买拉倒!”德国工程师曾这样

红色的史纪 2024-03-13 18:40:46

“给中国100年也造不出来,一台3.5个亿,爱买买,不买拉倒!”德国工程师曾这样嘲讽过我们。1997年,我国在修建秦岭隧道时,因技术限制,不得不花7个亿,从德国购买两台二手盾构机。   在遥远的过去,当我们仰望星辰,感叹人类的渺小之时,谁曾想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场关于“遁地”的革命正在悄然发生。   那时,外国工程师的傲慢嘲讽还在耳边回响:“给中国100年也造不出来,一台3.5个亿,爱买买,不买拉倒!”   他们的轻蔑,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然而,正是这样的嘲讽,激发了我们的斗志。   1997年,当我们在修建秦岭隧道时,因技术限制,不得不花7个亿,从德国购买两台二手盾构机。   那一刻,我们深知,自主创新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但中国,从未向困难低头。我们默默耕耘,不断研发,一步步向着“遁地”的梦想迈进。   如今,当我们再次回望过去,那些曾经的艰辛与付出,都化为了今日的辉煌。   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被外国技术封锁的国家。   我们的盾构机,已经成为了世界的领跑者。   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外国工程师,如今也要向我们的技术低头。   在郑州、长沙的地下深处,盾构机正在日夜不停地工作,它们像钢铁巨龙一般,在地下穿行,挖掘出一条条通往未来的隧道。   这些隧道,不仅是我们交通的动脉,更是我们国家实力的象征。   当我们走进这些隧道,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震撼和惊叹,更多的是自豪和骄傲。   因为我们知道,这些隧道的每一寸土地,都凝聚着中国工程师的智慧和汗水。   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被外国人嘲讽的起点。   正是那份屈辱和不甘,激发了我们的斗志,让我们不断前行。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和奋斗,中国的工程师们终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机。   这些盾构机不仅性能优越,而且价格合理,迅速在国内外市场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今天,当阳光洒在这片土地上时,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中国的盾构机,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它们像一条条巨龙,在地下穿行,挖掘出一条条通往未来的隧道。   这些隧道,不仅连接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更连接了中国人民的梦想和希望。   我们不再需要依赖外国的技术,我们有了自己的“备胎”计划。   这些“备胎”不仅是技术的备份,更是国家自信的体现。   我们不再担心被外国技术封锁或卡脖子,因为我们有了自己的创新力量,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   在盾构机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而有序。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出了一台台性能卓越的盾构机。   这些盾构机,不仅是中国制造的骄傲,更是中国工程师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随着盾构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地下世界也变得越来越精彩。   高楼大厦的地下,是错综复杂的地铁网络;城市的边缘,是连接城乡的公路隧道;甚至在大山深处,也有盾构机在挖掘着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为了让我们的人民更加幸福。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制造的盾构机,将会在世界各地留下更多的印记,展现我们的实力和风采。   当我们再次仰望星空时,我们不再只是感叹人类的渺小。   因为我们知道,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一群勇敢的人,正在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中国的传奇。   而这场关于“遁地”的革命,也将会成为我们永远铭记的荣耀。   因为我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的革命,更是一场民族的觉醒和崛起。

0 阅读:350

评论列表

常青

常青

3
2024-03-14 06:05

盾构机的关键部件,我们还没有解决。如刀盘轴承、前盾与中盾间的液压缸、驱动的后配套变频柜……等等!没有像你小编所说的那个程度!只是我们自产的盾构机有了一定的发展!

红色的史纪

红色的史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