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庵视角下的粟裕“苏中七战七捷”
晓灵谈过去
2024-03-20 12:22:20
“1946年12月26日,我部李天霞整83师、黄百韬整25师攻占盐城,粟裕所部主力主动北撤,国民党军苏北作战计划得以全部实现。”
“苏中七次作战,粟裕称‘七战七捷’,我部虽受较重损失(损失五个旅四万人),但也实现了作战计划,基本达到了战略目标。”
苏中苏北系列作战国民党军最高指挥官——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91岁那年回忆道。
李默庵认为,“苏中七战”是第一阶段作战,苏北作战是第二阶段,国民党军完成了维护国统区地盘、解除了南京威胁、保障长江北岸航线和津浦路南段交通安全的战略任务,“达到了作战目的”。
李默庵同时承认粟裕所部也实现了作战目的:“他们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歼灭我有生力量为主,以较小代价歼灭我较多部队,从这点看粟裕部也是胜利的。”
翻译一下李默庵的话意即是,由于双方作战目的不同,对“胜利”的定义自然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双方都“胜利”了。
除了对失败进行粉饰,李默庵还找了不少借口。
第一,他制订的苏中作战计划泄密,以致被动挨打。
按李默庵的说法,他的作战计划1946年7月9日才油印出来,决定7月13日发起攻击。结果该计划7月10日就被粟裕掌握了。
第二,蒋校长通过电话命令暂停攻击,贻误战机不说,还被粟裕所部先发制人,主动攻击了李天霞所部。
第三,他指挥的第一绥靖区部队,除整83师、整25师、整65师战斗力稍好外,其余部队“很不禁打”,明面上有12万兵力,能用的不多。
第四,苏中作战的国民党军后勤全靠自己,没有群众支持,加上水网交织,补给困难,战斗力一定程度上削弱了。
第五,他说国民党军战斗作风一般,只会打分进合击的正规战,高级将领很难亲临一线指挥。他自己当时就在常州隔江遥控指挥。
他还特别提到后来看到相关材料说,“粟裕为处置战斗情况,连夜乘车骑自行车又乘船急赶300里,这在国民党将领中不可能出现。”人文社科的无用之用
总体来说,作为苏中战役、苏北战役国民党方最高指挥官,李默庵并不太愿意承认他遭到了彻底失败,甚至还能说另一种意义上的胜利,这就有点阿Q了。
同时,他对该系列战的结果并不太服气,否则不会找那么借口了。烫手冷知识 历史那些事儿
他还强调说,“南京方面从来没有因此怪罪我什么。”
苏中苏北战后,李默庵基本远离了军事一线,再也没指挥过作战,可能这才是蒋校长对他的定性评价吧。
0
阅读: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