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诗词才女武亦姝,高考却只考了613分,被嘲:就这点分也想上清华,背2000多首诗有什么用?然而,结果出乎意料:武亦姝被清华录取! 2017年,16岁的武亦姝在万众瞩目之下登上了《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她用她那满腹的诗意挥洒出一道道璀璨的星辉,成为了观众心中耀眼的明星。 她的才华和才情让人们为之倾倒,一夜之间,这个青涩的姑娘便如流星一般划过了人们的心空,赢得了“诗词才女”的美誉。 然而时光荏苒,转眼间便是三载岁月匆匆而过,在这期间,人们对武亦姝的期待与关注有增无减,尤其是在高考的节骨眼上,公众对她的学霸人设愈发寄予厚望。 但当高考成绩公布,武亦姝仅以613分的成绩展现在众人面前时,这一数字显然未达到人们预期的标准,一时间关于她名不副实的质疑和讽刺在网络上此起彼伏。 面对纷扰的舆论风浪,一位自称专家的评论者跳出来发表了犀利的批评,他挑剔地指出武亦姝的书法作品缺乏传统韵味,笔触稚嫩、章法混乱,甚至认为这与她诗词才能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向世人昭告:这位少女终究不过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花架子。 然而谁又知晓武亦姝背后的努力和付出?成长的道路上,她又曾遭遇过多少坎坷与挑战? 小时候,那个曾因各种因素而厌学的武亦姝一度成绩欠佳,甚至还曾被人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 但是命运的拐点却在不经意间到来,当她偶然间接触到那些古老的篇章,被古诗词中蕴含的美深深吸引时,一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家庭的全力支持下,武亦姝的父母调整了教育方法,用心地去培育她的爱好和特长,让她自由地在诗海中遨游,探索着那个古老而又神奇的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她的知识储备有了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之路,重新点燃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日复一日的钻研和积累,让武亦姝在诗词的世界里越走越远,最终累积起了两千多首能够信手拈来的诗篇。这一丰硕的成果,无疑为她的后续辉煌奠定了基础。 三个月的暑假转瞬即逝,当新的学期开启,那些围绕在她身旁的争议和怀疑并未减退。 但让人惊讶的是,这位曾经的“诗词才女”,如今以更加沉稳和从容的步伐,成功踏入了国内顶尖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新雅书院的大门。 在那里,她即将迎接一个崭新的挑战和机遇,续写属于自己灿烂的人生新篇章。 回望武亦姝的人生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她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不只是因为她惊人的记忆力,而是源于她对古诗词背后历史和生命意义的深刻体悟。 古诗词对她而言,不仅是一个通往过去的窗口,更是一盏照亮人生的明灯。 最后,让我们为武亦姝的成功喝彩,同时也为未来有更多像她那样的年轻才俊们加油。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像武亦姝这样的传统文化传承者的涌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之花必将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本文信息源来自于:光明日报——武亦姝考了613分(满分660),即将入读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16岁诗词才女武亦姝,高考却只考了613分,被嘲:就这点分也想上清华,背2000
清河叙事
2024-03-21 11:25:12
0
阅读:121
理性的爱国者
如果是名人效应的加持,才被录取,那清华的做法很不妥,没看到社会上很多人没有底线地在博眼球,要出名。怎么能助长呢,再说不公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