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空军司令的儿子米里拜尔,从1976年开始无偿资助中国学生留学,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自己所资助过的学生,学成后必须回中国! (信息源:澎湃新闻.米里拜尔是法国空军司令的儿子,却把人生的最后40年给了中国.2022.06.12) 1919年8月,德·米里拜尔出生于法国东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家族在政界地位显赫,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年轻的米里拜尔却对军事和政治产生了一种本能的抗拒。 米里拜尔的理想是在世界各地游历探险,沉浸于历史的研究之中,25年间,米里拜尔足迹遍及五大洲,亲身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风情,在这过程中,东方神秘的中国文化吸引了米里拜尔的目光。 1976年,根据中法文化交流协定,米里拜尔被派到西安外国语学院任教,到校第一堂课,米里拜尔就发现老师们连一台录音机都没有,这让语言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米里拜尔不假思索,买来了十几台录音机一一分发给老师们使用。 这一举动立即赢得了学校师生的交好,大家也由此认识到,这位法国教授是一个非常友好善良的人。从此,人们都愿意与米里拜尔探讨研究,一起学习探索中国文化。 米里拜尔也亲身感受到了当时中国还极度贫困的现状,第二年,米里拜尔主动提出拒领工资,理由是"中国现在需要钱来建设,我已经有法国发的一份工资了,不必再多领取一份工资。"这个决定米里拜尔大家都为之动容。 虽然出身贵族,但米里拜尔并未像其同族般追求奢靡的生活,相反,米里拜尔选择留在中国,开始了对这片土地悠久历史的深入研究,从西安出发,米里拜尔踏遍了中国各地,详细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 6年的时间里,米里拜尔收集的手稿足有一人高,终于在66岁那年,米里拜尔完成了23万字的《明代陕西地方官吏制度》论文,这篇在法国引起轰动的论文,米里拜尔米里拜尔获得了法国最高学位——国家博士学位。 即便在1984年退休后,米里拜尔也没有选择回到法国优越的生活,相反米里拜尔开始着手撰写更多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著作,如《简明中医外科学》和《中国古代社会与传染病》等。这些作品不仅在法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也为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或许是上天的眷顾,米里拜尔在中国结缘了一位中医大夫杨晨光,1990年,米里拜尔由于长期的胃肠炎困扰,在医院西药治疗无效后,在友人的建议下来到中医院就诊。 杨晨光为米里拜尔进行针灸治疗,不到半个小时,米里拜尔的病痛竟然神奇地消失了,这米里拜尔米里拜尔对中医产生了巨大的兴趣,随后米里拜尔开始系统地学习中医理论,并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撰写出了几部中医著作,在法国引发了强烈反响。 米里拜尔决心成为中医文化的推广者,在余下的30多年里,米里拜尔先后资助了70多名中医工作者到法国留学或从事科研工作。 此外,米里拜尔还利用自己在法国的人脉,说服当地卫生部门为中国留学生提供奖学金,甚至将自己在法国的房产都腾出来,供给这些学子居住,正如米里拜尔的好友所说:"那就是米里拜尔的'爱心',对人类的爱心,对中国人民的爱心。" 1997年,78岁的米里拜尔向陕西省政府递交了申请,希望获得中国的永久居留证,米里拜尔说:"我已经在中国生活了20年,与中国人民的感情越来越深,这里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很快,米里拜尔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省第一个拥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国人。 在接下来的18年里,这位法国贵族彻底融入到了中国人民之中,米里拜尔放弃了在法国的优越生活,穿着补丁衣服,一餐吃方便面,省吃俭用的生活方式引人侧目,但大家都知道,米里拜尔省下的钱都用来资助中国贫困学生了。 2014年,94岁高龄的米里拜尔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好人",米里拜尔一直坚持"不值一提"的谦逊态度,从未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炫耀。 就在2015年10月10日的一个清晨,96岁的米里拜尔·德·米里拜尔安详地闭上了双眼,临终前,米里拜尔还特意嘱咐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中国的医学事业,留下了"我希望我的遗体能对中国的医生有一点小帮助"的遗愿。 这个外国人用一生诠释了对中国的热爱和无私奉献,米里拜尔没有妻儿,却拥有了无数的中国朋友,米里拜尔虽然没有中国国籍,却拥有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品质,一个世纪的跨国坚守,他的精神必将成为中法友好交流的永恒象征。
法国空军司令的儿子米里拜尔,从1976年开始无偿资助中国学生留学,只有一个要求,
云景趣事
2024-04-10 12:47:58
1
阅读:637
爱国至上
好人呢。感谢。
张地主
真的感谢,这位法国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