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斥“计划经济的计划,是非商品化”!》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文章《计划经济≠经济有计划,再说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在微博上没有人讨论,但在知乎上有人提出一个非常有理论深度的观点:“计划经济的计划,是“非商品化”!”
我全文引用:
计划经济的目标函数与市场经济不一样。市场无论集中,还是分散计划,比较、选择计划、知识等的目的是利润;
而计划经济无论集中,还是分散计划,比较、选择计划、知识等的目的,确是以更少的时间(预算)如何可持续能比以前做更多事。
一个追求交换,一个追求使用。计划经济的“计划”不是怎么计划,而是“非商品化”!
……
别外,按你的逻辑,计划经济苏联还需要花费天文般预算长期从数以亿万计的项目、课题、计划等中比较、选择出占世界一半的技术工程人员、科学家做嘛?????????
虽然不是每个领域人才都是世界顶尖,但也不是高校毕业生说是就是技术工程人员的,那是被比较筛选出来的。
并且按你的逻辑,T34、KV、原子弹、二战中帮苏联打赢战争的自动焊接技术都是斯大林或部长会议的几个人计划设计的??还有仅航空母舰所需的数十万计的零件、部件设计所需的九个部,数以万计的工程设计,你以为赫鲁晓夫或勃列日涅夫,几个人就是提出这些数以万计的计划设计出来。
玩思维陷阱别走火入魔。
=====此为分隔线====
我觉得他的意见还是很有意思的。于是决定很认真的系统反驳下。
一,经济活动本质是什么?
经济活动的本质是分工与合作。
我们所述的经济发展,其实就是“分工与合作”的扩大化。
分工与合作是需要交易媒介的。
在没有货币的时代,我们可以“物与物”交换。但这样的交换存在系列问题。
比如,
A生产了a
B生产了b
C生产了c。
但是,A需要的是c,B需要的是a,C需要的b。这样的交换就存在很大困难。毕竟,现实的交换会更多样化。
因此,货币的好处是让大家相互有一个很好的交换媒介。
无论是用货币做交换媒介,还是不用货币做交换媒介。只要存在交换,就存在商品。
因为你用做交换就需要“协商交易价值”。在有货币时代,用货币来确定价值。
实际上,货币的发明是非常伟大的。这让商品交易简单化,让商品交易有确定的可比较度量单位。这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即大大促进了“分工与合作”的扩大化。
二,利润与资本是什么?
虽然,利润是货币化时代的概念。但利润有其更深刻的含义。
比如,生产某个同质陶器;
一天内,A用了10个物质成本,生产了8个陶器
一天内,B用了10个物质成本,生产了10个陶器。
一天内,C用了12个物质成本,生产了12个陶器。
如果不用货币做交易媒介,而是物物交换。A交换所得显然小于B和C,而C交换的更多,效率更高。
物物交换,因为交换的成本相对高,对C的鼓励相对不明显。但也可以让C得到肯定。
而货币参与其中,这让C获得的货币最多的同时,C还因为消耗的物质更少,利润更高。
也就是说,利润是对生产效率高的最好奖励。
当然,现实里,交换存在偏好差异,存在信息差异,利润未必是归于生产效率高者。利润会给那些善于交易的高效率者。
这种对偏好,对信息的倾斜,让交易更能符合“各取所需”。
三,对商品与利润的否定,其实是对分工与合作的误解
很多人对商品,对利润有着错误的判断。
很多人不明白一点,交易的核心要素不只是物质的交换,是劳动的交换,更是信息的交换。
信息的交流是有巨大成本的。
举一个简单例子,一双有乔丹签名的鞋;普通人需要的是穿鞋活动的功能;而乔丹的球迷需要的是签名。
这种偏好的差异,决定了交易的巨大差异。如果用物物交流,这成本过高。而用货币来度量,信息的交流要简单很多。
单纯从使用的价值去判断,是无法度量人的偏好和需求。就如,唱歌者的劳动价值,你如何度量? 一个科学家你如何度量其价值?
类似的还有,同样一块土地,度量其价值的时种稻谷,还是种小麦,还是建工厂,还是建篮球馆?
商品的利润,其核心是对偏好的更有效率的满足。
我们对偏好缺乏理解,把每个人的偏好等同化,对交易信息的复杂性等缺乏了解,就会消解货币的伟大,无视利润的伟大价值。
四,资本的伟大
资本是伟大的。
没有资本,我们就没法扩大再生产。
把利润转变资本,让资本不断增殖,这就让生产力有巨大进步。而且,这种进步是“满足偏好前提下的更高效率”的生产力进步。
没有利润产生的资本,虽然可以带来生产力提升,但是却没能更高效率,或者说没有满足公众偏好。这种资本是低效投资,甚至无效乃至浪费性投资。
我批评的对象,反对追求利润,其实质就是否定满足偏好,就是否定更高效率。
必须指出的是资本的本质是公有。虽然拥有管理资本的资本家依附与资本,从而汲取给他私有的消费,但只要资本家把利润用于在扩大再生产,那就还是资本,还是公有,而非私有。
私有的只有资本家的消费,而不是资本本身,资本本身是公有的。
所以,促进社会大发展的,是资本,而不是资本家。
所以,促进社会大发展的,是公有制的资本,而不是私有的资本家。
所以,促进社会大发展的,是公有制,而不是私有制。
五,私有与公有的辩证关系
货币的出现,是让生产和交易进入公共环境,进入一个可度量的公共环境。某个角度上讲,这是让生产和交易的公共化。
而资本的生生不息,是让生产资料进入一个不停歇扩大的公有池。
只有让公有更大,才能更好的满足私有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