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鹊枝》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 《踏鹊枝》是冯延巳的一首词,此词以细腻、婉约的手法,表达了词人深沉的闲愁与惆怅。 首句“谁道闲情抛掷久”,词人似乎在反问,谁说我早已将那份闲愁抛掷脑后?这开篇就让人感受到了词人心中那份久未散去的忧愁。 接下来,“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词人进一步阐述,每当春天来临,那份惆怅便又如约而至,依旧不减。春天,本是生机勃勃的季节,却成了词人心中愁绪的触发器,足见词人心中愁苦之深。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这两句词,词人描述了自己为了排遣忧愁,日日借酒消愁,甚至不惜让自己容颜憔悴。这种自虐的行为,更是凸显了词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下片,“河畔青芜堤上柳”,词人将视线转向周围的景色,河畔的青草,堤上的柳树,都是春天的象征,然而这一切在词人眼中,却成了触发新愁的源头。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词人发出疑问,为何每年都会有新的忧愁涌上心头?这里的“新愁”,既是指眼前春景触发的愁绪,也是指词人心中久未散去的闲愁。 结尾两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词人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场景,自己独自站在小桥上,风吹满了衣袖,新月挂在远方的树林之上,人们都已归家,只剩自己还在这里独自面对这满心的忧愁。这种孤独与寂寞,更是加深了词人内心的愁苦。 整首词以春天为背景,以花、酒、风、月等元素为媒介,巧妙地描绘出词人深沉的闲愁与惆怅。冯延巳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婉约的词风,将心中的愁苦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人读之无不为之动容。
《踏鹊枝》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
真情豫鉴历史
2024-05-03 13:29:1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