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宣布加税,中方强硬回应,不到24小时德国瑞典表态,称欧盟不跟。 当前美国似乎是铁了心要在新能源领域限制中国,不惜以加大补贴以及加征关税来打压中国,此前耶伦口中的“产能过剩”借口,终究是说服了美国政府,展开了对中国的301调查。 此次调查中受到波及的不仅仅只有新能源汽车,更是涉及到了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领域; 这次美国对中国出手相当重,不仅涵盖的领域比较多,更是调高了加征的关税比例,势必要让中国领先的产业被美国消耗。 虽然拜登和特朗普是竞选对手,但是在针对中国这件事上立场还是很一致的,并且还在特朗普的贸易战基础上,加大了在半导体和新能源领域的打压。 这次加征关税的商品总价高达180亿美元,其中下手最重的就是电动车领域,直接在原先25%关税的基础上翻倍,达到100%,另外还有额外关税。 这些举动说明了美国官方亲自动手,堵住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美国的可能,在未来3年内陆续完成关税加征任务。 这是美国想在未来中美谈判中讨价还价的筹码,中美关系将会走向一种脱钩与并存的局面,而接下来中美的主线任务也会有所调整。 首先就是美国,聚集、串联其势力范围下所有盟友的生产基地,逐渐搭建以美国为核心的新的全球供应链。 而中国需要加强底层技术的自研,用强大的技术基础维护自身的产业链安全。 不过目前看来,美国在前沿领域的产业链搭建上已经落后于中国,美国的制造空心化已经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了。 同时美国为其盟友技术赋能的领域也有限。如果没有新的技术突破点,这些盟友也没有理由一直跟随着美国。 美国自身没有充足的工业人口,为美国代工的菲律宾、印度等国同中国产业链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不少大厂在入驻这些国家后又纷纷退场。 而中国恰恰相反,当前“一带一路”倡议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中国有强大的工业纵深背书,况且美国原本就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市场。 因此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治表态。 那么美国的盟友们会跟上美国的脚步吗?就拿德国和瑞典来说,这两国的领导人已经表态“欧盟不应在中国电动汽车问题上步美国后尘”。 朔尔茨称西方进口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中半数为西方企业制造,因此中国新能源市场有其存在的意义。 瑞典首相更是提出了“贸易战会引发对产品的相互封锁”,这不是欧洲工业国家应该走的路线。 一味地效仿美国切断同中国的供应链联系,欧洲国家相当于是自掘坟墓!
美宣布加税,中方强硬回应,不到24小时德国瑞典表态,称欧盟不跟。 当前美国似
猫爷进渔场
2024-05-16 19:53:44
0
阅读:1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