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可不是只会结营扎寨,打呆仗,也不是只会一封封家书教育家人,他也有下狠手的一面。 话说曾国藩创建湘军之初,经费不足,拖欠军饷就成了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他手下有个千总,名叫黄胜林,此人最是看不惯军饷不发,只要到了发饷日,他就话多。 有一回,又到了发军饷的日子了,曾国藩让贴出告示,军饷晚点发,让士兵们耐心等下。 这时候,黄胜林站出来了,他带头起哄,讨要军饷。其他士兵原本也就习惯了部队拖欠军饷,没打算闹。 可是士兵们看到黄胜林带头,心想着即使被罚,也是罚黄胜林,就一起讨要军饷。 这一闹,可不得了,曾国藩明白军队哗变的后果,军饷事小,万一被上面知道了,那问题就大了。 于是,曾国藩拆东墙补西墙,凑齐了军饷,分发了下去。 黄胜林一下得到众兵士的好感,他甚是得意,尾巴都翘上天了。可是他却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来临。 曾国藩绝对不是谁都能欺负的。 有一天,黄胜林正在前面带队打仗,忽然接到曾国藩的命令:回营领赏。 黄胜林真是猪油闷了心,脑袋不清醒,自己未打胜仗,未建奇功,未出奇谋,哪里有什么领奖的理由。 黄胜林一回营,就被曾国藩给抓了,五花大绑,都没有经过审判,直接当场斩首示众。 曾国藩真是够狠的,只因有人带头起哄领军饷,他就找了个理由,把人给咔嚓了,一点都不给对方机会。 曾国藩在成功的路上,这样的“坏事”干了不少,甚至他的一位师傅,也被他挤兑。 湖南早年有位名将,王錱,特别能打仗,常胜将军,而且还是那种以少胜多的战争。曾国藩可以说就是他带出来的。 当曾国藩羽翼丰满,就和王錱不对付了,他处处打压王錱,彰显自己的权威,甚至到了战场,两人互不帮忙。最终王錱33岁就病死,他的那些手下就到了左宗棠那里,专门和曾国藩对着干。 曾国藩知道自己干了很多“坏”事,他很明白,自己一定得功成身退,否则当年得罪的那些人,将会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于是我们看到,平叛太平天国运动后,他很快就解除弟弟曾国荃的职务,又裁减了九成湘军。 后世之人把曾国藩奉为半个圣人,不是没有道理的,就这份功成身退的觉悟,一般人都很难做到。急流勇退,方显大智大慧。 #向曾国藩学什么# #分享古人的道理# #历史智谋分享#
曾国藩可不是只会结营扎寨,打呆仗,也不是只会一封封家书教育家人,他也有下狠手的一
森阳聊历史
2024-05-19 21:56:47
0
阅读: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