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考研##25考研#
今年考研的人好像真的变少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年考研的人好像真的变少了……那今年考研难度是不是也会降低?【图1】
24考研报名总人数为438万,相较23考研减少了36万人,是考研报名人数自2015年以来的首次下降。那25考研人数还会继续下降吗?
1️⃣ 今年考研真的“降温”了吗?
一般来说,每一届的考研人都是需要早早去图书馆排队抢位置的。但与往年的大排长龙不同,今年25考研的宝子们发现,图书馆自习室都没什么人了。
难道说,考研热度真的已经过去了吗?【图2】【图3】
究其内在原因,Lucky学姐认为:
考研前期,很多同学尚未完全开始
目前还处于考研备考的初期阶段,很多同学还没有完全投入考研之中。尤其是5-6月,应届生正在准备期末作业和考试,而二战生都在忙于毕业论文和答辩中。【图4】
赛道转变,考公考编热兴起
相较本科生,研究生的就业优势正在下降。在当前就业环境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大家并不能确定自己三年研究生毕业后是否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相比之下,考公考编这条稳定的道路好像才是真正的“上岸”,所以部分同学加入考公大军。【图5】
出国留学或其他选择
前两年由于疫情等因素限制,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考研维稳。现在本科毕业选择出国读研的同学越来越多,直接进企业工作也不在少数。【图6】
2️⃣ 高数量增长变为高质量增长?
人少了,但分数线没降……
考研人数看上去好像是少了,那么今年考研难度是不是也会下降?
Lucky学姐认为,还真不一定。24考研的报考人数也有明显减少,但教育学的国家线根本没有下降,400+的高分频出,好学校的竞争反而更激烈了。【图7】
有很多参加过考研的同学,有真切的感受:【图8】【图9】
有很多同学表示:我国考研人数已经从高数量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了😂【图10】
研究生选拔改革趋势
从院校选拔的角度来看,部分学校开始逐渐改革研究生选拔机制,主要改革趋势有以下几个:
① 提升复试占比:由于考研初试高考化的趋势,因此院校越来越重视复试,部分院校复试权重达到60%以上。
② 增加推免名额:尤其是985/211院校,提高推免生比例是整体趋势,从而使得统考考研的同学竞争更加激烈了。
③ 复录比上涨:部分学校提升了复录比,虽然能进入院校复试,但刷人比较狠,光靠初试分数高也还是不够稳。
还有不少同学反馈,部分院校的专业课考试更看重学生的创造性。比如,南师大的专业课考试范围基本是在大纲内,但如果按照答案照本宣科难以拿到高分,需要在主观题中展现自己多维度的思考,体现学术能力。【图11】【图12】
3️⃣ 给25考研人的TIPS
理性确定考研目标
考研过热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都是跟风选择考研。坚持学完的人不多,坚持考完的人更少。现在考研有降温的趋势显现,这是大家开始做出理性选择的体现。很多宝子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没有拘泥于考研这一条路。
但是如果你未来的职业目标是需要一个研究生学历的,那么就不需要管其他人怎么做,你只要按部就班的朝着自己的方向走就好。比如你想考公考编的岗位最低学历要求就是研究生,那就考研就是你的必经之路。【图13】
有了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之后,再去思考自己研究生考什么专业、考哪所学校、去哪些城市,都会更加明确、笃定。
如果你想从事的职业里,研究生学历不是必需品,那么本科毕业直接去工作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甚至工作几年之后,你还有提升学历的想法,也是可以在职考研的。
认真对待考研,不要掉以轻心
考研人数的减少其实只是一个“去水分”的过程,把很多跟风考研的人数给减少了。但实际上考研本身的难度是没有降低的。
其实这也给了25考研人两个重要提醒:
院校和专业的选择比以前更重要!
全科备考的基础越扎实才能拉开分数差距!
所以前期的备考策略变得更关键!
尤其是想考985、211院校的宝子,我们一定要去把院校复试线再加个20分,作为我们的初试分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