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鲁迅祖父贿赂成功,考场舞弊不被发现,那么我们估计就少了一把锋利的“刀笔”,少

森阳聊历史 2024-05-24 22:57:50

假如鲁迅祖父贿赂成功,考场舞弊不被发现,那么我们估计就少了一把锋利的“刀笔”,少了鲁迅揭露国民的劣根性。 鲁迅祖父周福清33岁中了进士,后来当过知县,内阁中书。而鲁迅的老爸周伯宜却只考中秀才。 1894年,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特设恩科乡试。周家的希望落在了周伯宜身上。 周福清得知,此次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之一是他早年在京师时的好友许炳堃,心中顿时萌生一计。 在那个时代,科举对于士人而言,是通往仕途的唯一正道,而周福清深感家族的荣誉与未来皆系于周伯宜能否高中。为此,他决定利用这层关系,为儿子铺平道路。 周福清精心筹备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金银,并附上一封亲笔书信,希望通过秘密渠道送到许炳堃手中,请求他在科举中对周伯宜给予特殊关照。 然而,周福清的这番运作并未逃过朝廷的法眼,尤其是当时致力于整顿科举风气的御史部门。 事与愿违,周福清的计划很快败露,不仅未能帮助到周伯宜,反而让自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他因涉嫌科场舞弊被捕入狱,判了8年。而周伯宜也因此被革去秀才,周家也从此家道中落。 周伯宜变得越发消沉,借酒消愁,疾病缠身,再加上那个时代医疗技术落后,庸医又多,周伯宜36岁就去世了。 这也为鲁迅后来学医埋下了伏笔。 以前读鲁迅,读到他是因为父亲被庸医误诊才学医,我还以为鲁迅家里很穷,是个贫下中农,从来没有想过,鲁迅的出身不是贫寒之家。 由此再结合一些名人的家庭背景,我是真的相信,寒门难出贵子。这个贵子并不是有钱人,而是能够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留下姓名的人物。 图一:周福清 图二:周伯宜 #鲁迅#

0 阅读:93
森阳聊历史

森阳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