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河水污染这个事,之所以闹的这么大,这完全就是官员不作为的次生灾害。它不仅揭示了地方环保执行的严重漏洞,更凸显了部分官员“不作为、乱作为、虚假作为”的恶劣行径。这种“人祸”式的灾难,无疑是对公共利益和地方治理能力的极大损害。
在这起事件中,“茅台局长”窦某的言论尤为引人瞩目。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现出的对消防水污染的漠视,充分暴露了他对工作的不负责任和对民众利益的忽视。窦某未能亲自前往或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调查,仅凭主观臆断就妄下结论,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科学客观的工作态度,更是对公众知情权的践踏。
与此同时,另一位水利局长的表现也令人失望。在面对媒体和公众的质疑时,他并非基于事实和数据分析来作出判断,而是凭个人经验主观猜测。更令人震惊的是,他还以即将退休为由为自己找借口推卸责任。这种敷衍了事、敷衍公众的态度,无疑加剧了事件的恶劣影响。
此外,“虚假作为”的问题在这起事件中亦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在群众通过12345热线反映污染问题时,回复工单上显示承办人为环境保护局的办公室主任杨某某。然而,当央视记者实际去询问时却发现,杨主任并未参与此事的处理。这种表里不一、欺上瞒下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民众的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