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尽天良!”一名博主带着孩子去往海底捞就餐,不料,孩子却在柠檬水中喝出了一枚白色药丸,博主随后就向服务员质疑这是一杯“二手”饮品,不料却遭海底捞冷处理。 (信息来源:临沂综合广播,济南时报-新黄河,上观新闻,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据了解,这名受害者的父亲叫做陈伟,是一个320万粉丝的知名博主,正逢周末,闲来无事时,陈伟就带了家人一起来到海底捞就餐,一开始其乐融融,没想到不到一会的功夫,意外却发生了。 "妈妈,这杯柠檬水怎么越喝越苦啊?"听到孩子这样说,正在就餐的陈伟心里"咯噔"一下,他立马打开水杯一看,里面竟然漂浮着一粒像药丸一样的东西。 是药三分毒,作为一个父亲,陈伟立马火冒三丈,一向以服务著称的海底捞怎么能犯这样的错误?这药丸又是哪来的?难道是上一桌客人喝剩下的? 又想到孩子喝了这么多,陈伟心里又急又气,赶紧让家人送孩子去医院检查,自己则找店员理论去了。 可让陈伟没想到的是,海底捞员工不仅没给个合理解释,反而留下一句"会上报处理",就匆匆离开了,陈伟越想越不对劲,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当这件事情在网络上曝光之后,舆论风波直接袭击的海底捞,也引起广州市场监管局的重视,执法人员火速赶到涉事门店现场检查,并对可疑药丸进行取样检测。 在事情发酵的几天后,检测结果出来了,药丸的主要成分是乙酰氨基酚,也就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感冒药成分,所幸孩子身体无大碍,但陈伟的疑问依然没有答案。 事发当天,监控录像还原了整个过程:先是一名顾客将一粒感冒药丢进自己的金桔柠檬水,喝完后把杯子放在桌上。 接着,一名服务员将这杯"特调饮品"误当成待回收的空杯,端进后厨,紧接着,另一名服务员端起这杯喝了一半的柠檬水,递到了陈伟孩子面前...... 看到监控录像,陈伟瞠目结舌,原来那粒来路不明的药丸,竟是这样阴差阳错地进了孩子的肚子,陈伟越想越后怕,也越想越气愤,海底捞的服务怎么能如此马虎? 原来,在这家海底捞门店,像白开水、酸梅汤这样的饮品,如果上一桌客人喝剩下了,服务员会直接端给下一桌客人,这虽不是明文规定,但似乎已成了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随后,海底捞总部很快对此作出回应,承认服务员的操作的确严重违反了规范,他们已对涉事员工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督查整顿,但对陈伟最关心的"二手饮品"问题,海底捞却只字未提。 创始人张勇随后也公开致歉,表示"将以此为戒,举一反三,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但在陈伟看来,道歉只是第一步,海底捞更应该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彻底杜绝"二手饮品"的卫生隐患。 实际上,这起事件绝非个案,它揭示了许多餐饮企业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诸多漏洞:规章制度执行不严,员工培训流于形式,行业监管乏力等。 当种种问题交织在一起时,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疏忽,都可能酿成难以挽回的悲剧。 毋容置疑,对餐饮企业而言,食品安全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诚然,海底捞等头部企业已经树立了服务标杆,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有丝毫松懈。 相反,正是这些引领行业的大企业,更应该以身作则,从员工培训、制度执行等方方面面抓起,为餐饮业树立标杆。 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监督也不可或缺,就像陈伟一样,当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要敢于发声,用手中的证据捍卫自己的权益。 同时,也要理性看待问题,给企业整改的机会,毕竟,提升餐饮业的整体服务水平,需要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作为吃货,我们都希望品尝美食的过程无忧无虑,但更重要的是,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享有基本的安全保障。 愿这次"二手饮品"事件成为警钟,敲醒更多餐饮人的责任心,携手共筑"舌尖上的安全"! 信息来源:原文登载于界面新闻在2024年6月6日关于《海底捞给顾客喝“二手饮品”,内有疑似药丸?官方:对门店立案调查》的报道。[心]
“丧尽天良!”一名博主带着孩子去往海底捞就餐,不料,孩子却在柠檬水中喝出了一枚白
论芸有事
2024-06-07 17:20:48
0
阅读:379
宗人府
上次是肯德基 下次是必胜客 改个名发三遍
LIN
去吃海底捞感觉高大上。其实连锁餐饮大多用的是预制菜,性价比不高。还不如大排档经济实惠。